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民办华育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池(zhǎo) 嶙(xún) 砖(qìe) 眼(zhuó)
B: 磨(zhuó) 丘(hv) 空(lóu) 薇(qiáng)
C: 榭(xuān) 俗(yōng) 样(mú) 松(bǎi)
D: 酌(zhēn) 一画(fú) 对(chèng) 干(lá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声名狼籍 神色尴尬 长途拔涉 风尘苦旅
B: 锐不可挡 穷愁潦倒 出类拔萃 转弯末角
C: 触目伤怀 荡然无存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D: 响彻云宵 张皇失措 烦锁之至 祸不单行
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美呀,秋天的秦皇岛!
B: 大年二十九那天,妈妈上街买了鸡、鱼、糖果、蔬菜、水果……等年货。
C: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D: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曾候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中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股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 ①③⑤④②
B: ②③⑤①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⑤①④③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B: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该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因诗歌豪迈奔放,有“诗豪”之称。苏轼评价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6、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去的中国古典戏曲是哪部( )
A: 《红楼梦》
B: 《赵氏孤儿》
C: 《白蛇传》
D: 《牡丹亭》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晚,漫步于扬州鉴真路“樱花大道”,我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佛音。
B: 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C: 当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在2017年春节期间被全体国民点赞时,《朗读者》也已经瓜熟蒂落,趁着诗词大会的余温,华丽地浮出水面。
D: 只有到了柳絮纷飞、烟雨濛濛,扬州的婉约美才真正显现出来。
8、

辨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塌―― 塌败 蹋――糟蹋
B: 谛――真谛 缔――取缔
C: 凑――凑合 揍――挨揍
D: 避――偏避 僻――躲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死不(松懈) 然不同(截止)
B: 层出不(穷尽) 热泪眶(充满)
C: 死而后(停止) 家户晓(明白、了解)
D: 马裹尸(皮革) 可歌可(不出声地哭)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D: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读péng。进船。

( 1 )首联中哪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官场牵绊太久,一朝远离内心轻松的感觉?
( 2 )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写了自己贬官后的隐居生活,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所不同,试结合诗歌内容比较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邹忌八尺有余________

②朝衣冠________

③暮而思之________

④吾妻之美我者,我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3 )邹忌“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 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xiàn mù________
( 2 )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 3 )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_______﹣________ ﹣父子骑车看病

( 4 )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 5 )细读第㉔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阅读现代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己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 1 )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①“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②“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 3 )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 4 )“面人雷”是一个怎样的人?

( 5 )有人认为,“面人雷”的功夫全在手上,建议把小说题目改为“手中有乾坤”,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大作文

请以“风景”为题,或自拟一个包含“风景”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学校校名及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多利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