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太原市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 林徽因的诗多数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C: 《论教养》这篇文章主要论述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别人,才会有优雅风度。
D: 穆旦,原名查良镛,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如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
②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的辉煌。
③许多沙漠植物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
④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⑤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
⑥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归于安静的等待。2

A: ⑤④①②③⑥
B: ③②⑥④①⑤
C: ③①②⑥④⑤
D: ⑤③①⑥②④
3、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B: 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C: 颓唐: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D: 中流砥柱:指立在水中央的大柱子。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谦虚谨慎,即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 , 得意忘形。
B: 独善园的长廊虽占地不多,却同温馨亭与石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C: 第二节课下了,同学们前赴后继地奔向操场。
D: 孤陋寡闻的他居然知道梵蒂冈这个国家。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例行节约、反对浪费。
B: 我市低保条件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230元的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单位性质,都可以申请纳入低保范围。
C: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D: 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欣起行 康肃忿
B: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反溯流逆上矣
C: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夕日颓 实是界之仙都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8、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B: 《星星变奏曲》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的信念。
C: 《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边上射出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虽然这题较难,但是在老师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 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行 , 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10、下面是某中学毕业典礼中的一个环节,划线部分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语嫣说:“我衷心祝愿大家以后的学习生活①顺风顺水,②一路走好!愿我们③在天能作比翼鸟,在地能为连理枝。”子衿说:“各位同学,我们即将④劳燕分飞奔向四面八方,我祝大家一生⑤平平安安,⑥早日梦圆!”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 2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聚”“怒”两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 1 )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2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 陈荣生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⑪“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⑫“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⑬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⑭“感谢上帝!”母亲说。

⑮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⑯“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⑰“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⑱“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⑲“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⑳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轻轻地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21 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22 “感谢上帝!”母亲说。

(选自《美文》,有删改)

( 1 )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

树的经历:________

女孩的感受:________

( 2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不关我的事!

②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 , 留下了一片阴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根赋

刘增山

白杨树,树白杨,雨水泥土是亲娘。开春盼到谷子黄,盼你长大做根梁。

这大概也是祖母对我的祈祷词了。

这次请了“创作假”回去,正赶上家里翻盖房子,想不到父亲要把房后那棵大白杨树刨下来做梁了!全家人都为之痛惜,我心里更不是滋味。心想:父亲啊,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富富有有,要盖房,去集上买根梁就可以了,为啥偏要刨树呢?您忘了吗,父亲?这白杨树是您给儿子树立的一块如何生活的“人标”啊!三十多年来,您儿子的青春、生命和事业,都和白杨树紧紧地连在一起!每当在工作中遇到艰难困苦时,我眼前便会出现白杨树那挺拔威严的铮铮硬骨,从而激起战胜困难的坚毅和力量;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歪风邪气摇撼的时候,我眼前便会浮现出白杨那伟岸、正直的身姿,从而立定脚跟决不东倒西倾;每当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眼前便会闪现出白杨树那刺破青天、蓬勃向上的茎尖,从而又会重振进击的锐气;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我的耳边便会响起白杨那哗啦啦的歌唱,从而掀去心头郁积的阴霾,笑迎命运的各种挑战……

白杨啊,使我的生命茁壮!

白杨啊,使我献身的事业发展!

如今父亲要把我心中的树刨掉,怎不令人翻肠倒肚?可转念一想,父亲又不是个没有思想的鲁人,若论对白杨的感情,他并不比我浅啊!几十年里,父亲作为白杨的“保护人”,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着这棵他亲手抚育成材的树。记得一次,一头小驴驹把树皮啃了,父亲一鞭上去,把驴驹从坡上抽到坡下,摔了个半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粮食比命还贵重的年代,有人要用一千斤大米买下这棵树,父亲饿得一身浮肿,也没有答应,他不想为了吃几顿饱饭而去抹掉正在大学深造的儿子心中的“人标”;1963年发大水时,山洪冲歪了白杨树,父亲硬是用他那黑红的脊梁,把白杨树给扛直了,用他的话说“可不能让孩子心中留下一棵歪脖子树”……

也许父亲认为做大梁算是为它找到一个归宿。想到这里,心里平静了许多,我决心服从父亲的裁决。

“你去看看那树根吧。”寡言少语的父亲递给我一把镐头说,“一棵树不光是露在地面上的。”

啊,好难刨下的根!

过去,我只注意欣赏白杨树那棵露在大地上的繁华茂盛的枝叶,没想到它在地下还有如此虬曲壮观的根系。那深扎在沙石和岩壁之间的根,千条万绪、纵横盘缠,相互纠葛。那主根深不可测,那旁根、须根多不可数,那簇簇根系,千姿百态,异状纷呈。有的像一队浩荡进攻的兵士,剑拔弩张,在地下那黑暗的岩层间拼搏、抗争,开辟着进军的路;有的像一队队吃苦耐劳的矿工,在地下那岩石的缝隙中匍匐着身体向前掘进,奋战,争取着生命的发展;有的则像一群群勤劳坚韧的蚯蚓,拼命地在地下吮吸着乳汁,汲取着营养,然后把它输送给地上的树干;有的盘曲的根则更像那抛在地心的锚,为了稳固那地上的大树,而紧紧地死抱着岩石……

刨着,刨着,我不禁对根肃然起敬。白杨啊,我终于懂得了,你那高大的身躯为什么能风打不动、雨浇不倒呢?是这地下坚定顽强的根支撑了你呢!白杨啊,为什么你能长出翠玉般的绿叶,开出轻絮飘飞的花呢?是因为地下有勇于献身的根营养了你呀!白杨啊,为什么你又能顶天立地的雄踞大地呢?是那不怕埋没的根把荣耀全部馈赠给了你呀!

父亲这时间我:“听说,地上的树身有多高,地下的树根就有多长,书上写过吗?”

父亲又问我:“还听说,地下的树根有多少,地上的树叶就有多少,书上能查到吗?”

我为父亲的话惊得一时说不出话,许久才回过神来:“都该写上。”

我不能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回答父亲提出的这些问题,但父亲的提问却使我获得了一个新的生命哲理……

( 1 )作者为什么把这棵白杨称之为“我心中的树”?
( 2 )文章围绕“刨树”表现了“我”情感的变化过程,试作梳理概括。

________→平静→________→________

( 3 )文章对根的描写“显其形”“传其神”,试对此加以赏析。
( 4 )本文以“根赋”为题,却为什么写树身及父亲对树的呵护?
( 5 )你认为结尾处作者从父亲的问话中领悟到了怎样的“生命哲理”?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接受磨练,也是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键是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