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三位女将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顾大嫂,母大虫孙二娘。
C: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都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们选择了勇敢面对磨难,把磨难当作前进的动力。
D: 《名人传》中的三位精神巨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
2、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________的骄傲。( )
A: 永久
B: 永恒
C: 长久
3、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演讲时,喜欢引经据典 , 他认为这样更能吸引听众。
B: 我对弹琴不太精通,偶尔弹上一通,翻来覆去的只是那几个简单的熟调子。
C: 广告,顾名思义 , 就是广泛告之的意思。
D: 著名影星杨幂和大腕明星以及群众演员的关系都十分融洽 , 大家都很喜欢她。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B: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和愿望,需各国携手努力,相向而行。
C: “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志。
D: 云南旅游之所以经常出现“宰客”乱象的原因,是由于个别导游素质低下造成的。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的一项是( )
A: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删去“的原因“)。
B: 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将“不仅…更“改为“既……又”)
C: 田径赛上,育才中学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
D: 苏州园林的设计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删去第二个“不”)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拱圈 雕刻 就地取才 千态万状
B: 闲适 丘壑 认其自然 盘曲嶙峋
C: 汴京 漕船 形态各异 车水马龙
D: 防御 倒霉 来之不易 开合自茹
7、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cuàn 烧zhuó 油光可jiàn 耽耽相向dāng
B: 默jiān 阴mái 尽职守kè 广无垠mào
C: 尴尬gān gà 害zhèn 吹毛求chī 臭名著zhāo
D: 能chěng 恣睢zì suī 断壁残héng 遍稽群
8、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首(qiào) 责(jié) 禁(gù) 无消息(liǎo)
B: 挑(xìn) 婆(suō) 息(zhì) 玲珑透(tī)
C: 刻(juàn) 仰(zhān) 踌(zhù) 然心动(pēng)
D: 不(xùn) 留(zhì) 热(zhì) 正危坐(jìn)
9、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秋天来了。

②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

③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

④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呱——呱”地叫。

⑤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

⑥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

A: ⑥④③⑤②①
B: ①③⑤②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⑥③⑤②④①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扭带 皲裂 不可思议 坦荡如砥
B: 珍馐 请帖 深居减出 兵荒马乱
C: 阔绰 甬道 不屑置辩 眼花瞭乱
D: 疏忽 攀缘 浮想联翩 倚马万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2 )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故患有所不也(动词,同“避”)
B: 万钟于我何焉(动词,增加)
C: 此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 2 )对文中划线部分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 4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的场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铁厨子”,并激发读者的好奇。
B: “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运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渲染铁厨子厨艺的精湛,也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C: 铁厨子开始因为曾受到养母的虐待而不情愿到她开设的餐馆做主厨,后来受养母许诺的优厚条件吸引,才答应了养母。
D: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养母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做铺垫。
( 2 )分别从人物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一段话。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 3 )小说中写董事长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 4 )小说结尾写养母“呜呜落泪”,结合全篇来看,养母的“泪”包含着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宅,难有大千世界
①社会变化迅疾,不少人却喜欢呆在屋里,满足于不与外界接触的生活,是谓“宅男”或“宅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宅生活”似乎变得“可持续”。不必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不用逛街,就能买到心仪商品;不必舟车劳顿,就能和远方的亲友畅叙如晤。尤其是在出门就意味着忍受拥挤的交通、浑浊的空气,而人际交往又变得程式化和淡漠时,“宅”在网上听上去倒也“时髦”。
②然而,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人们的视野并没有变得想象中那么宽。很多人只浏览相对固定的几个网站,只关注自己愿意关注的人,只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一些网络运营商也在迎合,有的甚至能够自动收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推荐相关商业信息。人们越来越被自己的习惯所束缚,被固有的知识所限制。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互联网带来的自我“极化”,即把人囚禁在固有的习惯里,剥夺了人本来应该具有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了思想上的“宅”。
③如果说身体上的“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思想上的“宅”则会导致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丧失,对公共生活的淡漠,对现实生活感受力、思考力的钝化。一个段子很传神地说明了这一点:两人路遇街头争吵,一人驻足围观,另一人劝阻:有什么好看的,回家上微博看呗。思想上“宅”的后果,是让人们居住在狭隘的私人感受和个体偏好里,远离现实世界,形成心灵封闭。这种心灵的封闭又往往伴随着对所有事物的质疑,对一切不信任、不关心。美国作家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里提到类似的情形,并明智地提醒:笛卡尔在系统地提出激进的怀疑观点之前,心里装着一个大千世界。
④心中的大千世界,更多来自现实的“公共空间”。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进入现实公共空间,享受健康的公共生活,方能发育出有活力的思想、开放的心灵、有创造力的个性。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只有当面的交谈,才能真切感受到对方一颦一笑背后的喜怒哀乐;宅在家里代替不了“户外活动”,只有“接地气”,才能体会到这个瞬息万变的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这些,是无法通过语音聊天和共享文件做到的。
⑤有外国学者曾经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在于把不认识的人汇聚起来,诸如人行道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对散步者怀中婴儿的赞美等,通过彼此的这些微小行为构筑信任感。有人说,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已消解,失去了往昔“邻居街坊们的亲密代际交往和历史记忆”,甚至对门而居多不识,现实的公共空间又在哪里呢?然而,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在形成。人们不会因为妻子的厨艺高超而不去餐馆吃饭,去图书馆也不仅是因为要阅读某本书。社区、街道、图书馆、公园等,正日益具有不同群体公共生活的属性,成为陌生人相互交往、容纳差异性、增进理解与共融的新场域,城市活力也由此重构。
⑥每个人其实都有交往的需要,我们不能让“宅”压抑了这种需要。同时,也只有进入广阔的现实公共空间,热情而真诚地关爱他人,关心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每个公民才能更加完善,社会才能产生更多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社会需要多建设现实的公共空间。

( 1 )本文围绕“宅族”讲了四方面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宅生活的方便之处
B: 呼吁宅族应走进公共空间
C: 进入现实空间的意义
D: 宅生活影响身体和思想健康
( 2 )整合全文信息,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走出宅生活的根本意义在于能让人体会到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发展进程。
B: 宅生活的危害在于导致人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丧失,对现实生活感受力、思考力的钝化等等。
C: 思想上“宅”的后果,是让人们居住在私人感受和个体偏好里,远离现实世界,形成心灵封闭。
D: 面对网络信息的海洋,实际上很多人只浏览相对固定的几个网站,人们的视野没有变得想象中那么宽。
( 3 )下列材料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准大学毕业热衷当“宅男宅女”。不少毕业生在年前的求职中受了打击,于是就选择“宅在家”的这种逃避的方式,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里,与现实世界渐行渐远。
B: 老林退休后,生活失去了寄托,他“宅”在家里,闭门上网研究他所钟爱的象棋,一段时间后棋艺大进,可医生告知他长期久坐家里使血液粘度升高、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建议一定要多多户外运动。
C: 《韩国日报》报道称,该国约10万“宅族”青年,他们在长期的宅生活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交往,并影响工作,存在自闭倾向。
D: 学生小明特别喜欢“宅”,在家就整天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段时间以后无法从虚拟中抽身,厌恶上学,出现交往障碍。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寒冷的冬日,一缕阳光给人们送来温暖;美丽的春天,一缕阳光让大地焕发生机;凄凉的黑夜,一缕阳光给旅人带来希望。有阳光的地方,就没有黑暗;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新生……也许,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也曾拥有那么一缕“阳光”,驱走了你内心的黑暗,给你的人生带来温暖与关爱、信心与希望、收获与成长。
大地需要阳光,人生更需要阳光。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以“那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宠辱不惊”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