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chù) 阔绰(chuò) 黝黑(yōu) 迥然不同(jiǒng)B: 丰腴(yú) 笃信(dǔ) 钦佩(qīng) 不屑置辩(xuè) C: 秀颀(qí) 伶仃(lín) 亵渎(duó) 海市蜃楼(shèn) D: 嫉妒(jí) 充塞(sè) 晕圈(yùn) 汪洋万顷(qǐng) |
2、 |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B: 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 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 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面对世间万物,我以为,美味可以慰籍味蕾,好的音乐,则能慰籍灵魂。B: 滩涂上,一望无际的,红灿灿一路开满了花骨朵了,那是骄羞的新嫁娘啊。 C: 愁绪蔓延开来,又荡漾开去,而霏霏细雨,细密如针织,仿佛雾气一样茏罩在四空。 D: 我熟悉你褐黄深厚的壤土,略带碱味的水和干燥温馨的空气,熟悉你天空的每一朵云、夜夜挂在头顶的那几颗星星。 |
4、 |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蹂躏 (lìn) 蜕变 (tuò) 凝视(níng) 枯涸(hé)B: 繁弦急管(xián) 卖弄(lòng) 玷污(diàn) 头晕目眩(xuàn) C: 玲珑剔透(tī) 澄清(chéng) 擎天撼地 (hàn) 雏形(chú) D: 扒窃 (pá) 猝然长逝 (cù) 忍俊不禁(jīn) 栖息(xī)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主持人在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请在座的一位教授发言时说:“彭教授,请您抛砖引玉 , 为大家先说几句吧。 B: 春节时,我们去拜访著名作家秦老先生,秦老得知我们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C: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D: 丁聪之所以被称为“小丁”,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称为“老丁”有关。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líng)镜 花苞(bāo) 吝(sè)啬 端(duān)庄 B: 池畦(wā) 睫(jié)毛 化妆(zhuāng) 掩饰(shì) C: 高邈(mào) 干涩(sè) 凄(qī)冷 莅(lì)临 D: 静谧(mì) 绿茵(yīn) 娇媚(mèi) 粗犷(guǎng)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 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 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 小陆真是别有用心 , 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
8、 | 《诗词大会》上,主持人吟诵了两首词,请你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 (甲)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乙)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A: (甲)卜算子 (乙) 浣溪沙 B: (甲)如梦令(乙)浣溪沙 C: (甲)如梦令 (乙) 卜算子 D: (甲)浣溪沙(乙)如梦令 |
9、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祈祷 qí 蕈菌 jùn 扣人心弦 xián 兵不解甲 jiě C: 恣睢 suī 脱臼 jiū 泰然处之 chǔ 稍纵即逝 jí D: 嘈杂 cáo 隘口 ài 寥寥无几 liáo 毋庸赘言 wù |
10、 |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中,东风-41导弹首次亮相,此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每一个地球上的角落。《将“每一个”放到“角落”前) B: 今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热映,许多看过此片的观众都说,这部电影绝对值得。(在“值得”后面加上“观看”) C: “我是护旗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了超过15亿以上人次关注,是今年国庆期间最暖心的活动之一。(删去“之一”) D: 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能够做到严格执法。(删去“是否”) |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未”三个三字句,形成排比,步步紧逼,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作者“敌人未灭,两鬓已苍”的沉痛感情,越转越深。 D: 这首词在结构上进行今昔对比,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 ( 2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 1 )解释划线的词。①及鲁肃过浔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遂拜蒙母________ ④唯傅修期耳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选自《人民日报》)
( 1 )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楞大是个摆渡人
刘补明
楞大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摆渡人。
楞大的摆渡是徒手的。
那是一条小河,既没有宽广的流域,也没有充足的流量。
距离我家不到五里地便是这条小河。河的名字叫岚漪河,我估摸是因小河发端于上游所在地的苛岚而得名,或许这是我的妄测。平日里,河水很浅,又很清澈,有足够的能量滋润与灌溉沿河两岸的高粱、玉米,还有枣树。也因为有了这条小河,整个西川便有了生机。
一到夏日,尤其是汛期,那河水便会猛涨,似有排山倒海、不可遏制之势。“楞大”如期现身了,他会把那些急于到达对岸的渡河人,一趟一趟地徒手送过去,再换些人接回来。
春去冬来,楞大的声名远播晋陕蒙地。
“到了河边,一定先找楞大啊!”当家人永远不忘嘱咐临行的娘儿们。
楞不楞,我不知道,“大”是名副其实的。拉直了算,楞大的身材是魁梧的。我想这应该属于一种职业需求。在水面上露出身体的部分越长,把控洪水的能力自然也就越强。
楞大的腰是弓着的。弓着腰或许是便于与你搭话,你不会感觉他的居高临下:弓着腰也是便于你上背的,他只要来个猫腰,就会趁势把你揽上脊梁,蹄腿一被蜷曲,瞬时就消失在滚滚的波涛中:弓着腰踩水路是稳健的,你不会有左右摇摆的感觉。在楞大的背上,你可以尽情发泄亲临怒涛时必有的紧张、焦虑甚或惊惧。
楞大是不计较酬费多少的。一块两块是满意的,三毛五毛也是可以的。若有难处,手头紧据,道个谢,说个客套话,楞大绝不会不依不饶。他的卖力与厚道,是众所周知的。
一趟又一趟,楞大始终把终点又当作起点,循环往复在激流险滩上。超限的短裤,赤着的脚板,湿漉的头皮,淋漓的汗水,大声的吆喝,再加上那弓腰,定格出摆渡人特有的模状与架势。闲暇的时候,楞大唯一能做的是咬着烟管,咀嚼着磨难,与河边的青蛙蝌蚪坦诚地对话,身边连一条黄狗也没有。
我所知道的是,楞大的独子,曾因到对面的南山上砍柴,葬身于这条貌似温顺的河上,抹不尽的眼泪催熟了楞大摆渡的技能,与岚漪河结下了永远解不开的疙瘩。
我的嫂子在河的对岸村子里教书,我的姐姐随后也嫁到了河的那边,我们一家人与这条河的联系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往深里说,我们一家与楞大达成的协议,注定是一份关乎生命的合同。楞大生命的档案里,堆集了无数份这样的合同。
我上小学的时候,岚漪河上架起了一座颤颤巍巍的木筏桥。剪彩的那天,乡民们兴高采烈,奔走呼告。只有楞大阴沉着脸,似乎并不开心。夜幕降临的时候,大家都散去了,楞大还弓着背倚在桥围上,望着对岸出神。直到他年迈的母亲央人寻了过来,他才趿拉着那双后跟并不完整的草鞋消失在浓重的黑暗里。
……
不到六十岁,楞大就死了。
出殡那天,村里的教书先生为他拟了一副挽联:
上联:楞在死守一条水
下联:大在摆渡众生灵
( 1 )文章用整整一段文字写“楞大的腰是弓着的”,这样写有何用意?①闲暇的时候,楞大唯一能做的是咬着烟管,咀嚼着磨难,与河边的青蛙蝌蚪坦诚地对话,身边连一条黄狗也没有。
②抹不尽的眼泪催熟了楞大摆渡的技能,与岚漪河结下了永远解不开的疙瘩。
( 3 )概括并分析楞大形象。(一)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干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否则扣分。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二)请以“一次_______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否则扣分。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