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①④②③ D: ⑤②④①③ |
2、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期比赛的接连失利,让他一直怏怏不乐的,哪都不想去。 B: 卸载掉思想的负担,人就会如释重负 , 心灵便会长出翅膀。 C: 读了好友的来信,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袭上他的心头。 D: 十年前相约的同学聚会终是不期而至 , 彼此间少年不在。 |
3、 | 下面这段文字排列的恰当顺序是( ) ①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②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③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④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⑤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 ③②①④⑤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
4、 | 为下列语句中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胡不见我于王( ) A: xiànB: jiàn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设在学校礼堂举行。 B: 由于连降大雨,本月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爬山的人比上个月减少了一倍。 C: 走进美丽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 市科技馆作为科普基础设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
6、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C: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对偶) D: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对偶) |
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尽职守 , 无私奉献./慷慨(kǎi)激昂,勇往直前.(摘自“国旗下讲话”)B: 锲而不舍 , 风雨兼程!/爱栖(xī)心头,情满人间.(摘自“毕业赠言”) C: 成绩下滑,忧心冲冲 . /高楼大厦,鳞次栉(jié)比.(摘自学生作文) D: 与众不同,别俱一格 . /一马当先,独领风骚(shāo).(摘自户外广告)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 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 C: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D: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
9、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古道,如今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B: 班会上,在同学们指出了王军的许多缺点后,他锋芒毕露 , 百般辩解。 C: 一个又一个的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转过水榭,是一条回环曲折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走过石桥,美景亦复如是。 |
10、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筝》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我国当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之:主谓间无实义)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 2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锐利。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C: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人只有常常发生错误,以后才能改正。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分总的结构,先举例,从而得出结论,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明确提出论点,再举例,最后再强调观点。 B: 两文均为《孟子》的篇章。《孟子》的语言明快畅达又精警透彻,如两文的标题及文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同时还善于运用排比修辞,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C: 两文都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手法,甲文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到“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国家存亡与个人能否成就大业因素相似,最后推出结论。 D: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行仁政”的政治思想,乙文没有这个思想的明显体现。甲文的重点是论述战争,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强调了民心所向、施行仁政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
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 1 ) 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现代文阅读。
“磨”到最后
王晓河
“我磨墨,墨磨我”,这是画家韩羽的一枚书法印章。他自幼热爱文学、戏剧。搞漫画创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那时,他向省报投稿,天天投,天天退,如此持续了几年,把美术编辑都投怕了。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幽默地写下了如此对联:“惯以坏画充好画,聊将嘘声作赞声。”
两个“磨”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磨墨,“朵朵花开淡墨痕”,磨我,独树一帜丹青手。他的书画功底老到、深厚,不但“磨”进了电影、戏剧,而且“磨”进了书法、“磨”进了文章杂学。他的书、画、文章,外行觉得有意思,内行觉得见功夫,堪称独一无二。他创作极认真,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来,而是撕掉。他的标准不是创作不出手,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他的作品轻松好玩,令人赏心悦目,据说他的创作过程是很痛苦的。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继而掼笔撕纸、长吁短叹,久不得其要,继而灵感偶至,马上抓住。韩羽的“磨”字诀给人生以太多的教益。
磨,磨难、磨炼、磨砺、磨合……似乎都和人生有缘,所以许多人生警语,也都带着“磨”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剑锋从磨砺出”……警示人们要认识磨、善待磨、不怕磨,要耐磨、多磨、自觉磨。“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浮士德》里土地之神唱了这样一首人生之歌:“生潮中,业浪里,淘上复淘下,浮来又浮去,生而死,死而葬,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有光辉的生长……”其意蕴涵的也是“磨”。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有的人下岗了,却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有的人失败了,却东山再起;有的双腿失灵,却走得更远了……自古雄才多磨难,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磨”,使得他们砺心练脑、强魂健魄,走向新生。
巴尔扎克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刻在他的手杖上:“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19世纪后期,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总结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时,也引用过巴尔扎克这句话。但是他颠倒了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他说:“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大师大见解,磨至粉碎,磨成双向,功夫深,力度大,质量高。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大凡德高望重者、事业辉煌者、叱咤风云者,莫不是磨着困难磨着自己、粉碎着障碍粉碎着自己,步向新生、步向辉煌的。有人想轻松之磨,磨来磨去无精神;有人作虚假之磨,碌碌无为度一生。所以,磨须有心有志,磨要脱胎换骨。
贝多芬说:“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人生曲折,跌宕起伏,“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希冀和祝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然而,许多人对“磨”厌恶、惧怕,在他们心目中,一蹴而就是快慰,反反复复是窝囊,总想三板斧劈尽一切障碍,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往往事与愿违。而磨砺临头不去“磨”,被动挨“磨”怨天尤人,如此人生态度则更不可取。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句告诉世人,人生的磨击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自身坚劲,经磨、耐磨、迎“磨”而上,就会磨出灿烂的人生。
(选自《黄石日报》)
题目:积攒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真情实憨;④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