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惠州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伎俩 匀(chèn) 沥尽心血 鳞次比(zhì)
B: 藉贯 亮(zèng) 语无伦次 忍俊不(jìn)
C: 妖娆 主(zhǎi) 获益非浅 毛骨然(sǒng)
D: 伫立 灭(mǐn) 心无旁鹜 断壁残(gèn)
2、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红一片百媚生,娇艳欲滴人心馋”的反季节草莓确实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然而那些形状很大又或者出现形的草莓,明显使用了大量激素。这种不顾及食品安全问题、蒙无知的做法,令广大消费者深痛绝。

A: fěi qí mèi wù
B: fēi qí wèi è
C: fěi jī wèi è
D: fēi jī mèi wù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匾 凄惨 歇歇脚 金璧辉煌
B: 簇拥 账薄 耍威风 赫赫扬扬
C: 窝囊 嫖赌 鸭架桩 名噪京师
D: 冤枉 地锲 侦缉队 咬牙跺脚
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②③④⑤①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①⑤②③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学生作业中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现象,老师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乐此不疲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啊!”
C: 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 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 在今年的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王老师就如何提高备考成绩提出了真知灼见的意见。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秀qí 阔chuò 恹欲睡yān
B: 裂jūn 郁yǐ 瘦骨峋lín
C: 菌yùn 持jīn 颓断壁yuán
D: 狡jié 哽而不舍qiè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夏天的黄连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 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是否进入决赛阶段。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B: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C: 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了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目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大国,与这种地位相适应,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文化大国。
B: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据媒体称,其原因是雷电击中一棵云南松造成的。
C: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两岸繁荣热闹的城市风光,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D: 与画家不同,作家把自己的艺术感受没有泼洒在宣纸上,而是直接倾注在字里行间。
10、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yì) 干(hè) 临(lì) 不足道(wēi)
B: 确(záo) 然(jié) 待(nüè) 轻怕重(zhān)
C: 塌(tān) 清(chéng) 派(qiǎn) 咄逼人(duō)
D: 鄙(báo) 滑(jī) 蓄(chǔ) 不关心(m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根据要求默写下列诗文。

( 1 )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 2 )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 3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 4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 5 )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 ,________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 6 )杜甫晚年漂泊荆湘,写下了《登岳阳楼》一诗,“________ ,________ ”两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彘(zhì):猪。②特:只、仅、独、不过。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 2 )解释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曾子之妻市________

②顾为女杀彘________

③曾子捕彘杀之________

④今欺之________

( 3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 4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的妻子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________(10字以内),曾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王晓刚的《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 1 )网络“雾霾”指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 2 )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罗宇凡)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据了解,这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网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本次活动共计610余家单位及1000余名网友推荐了正能量榜样1300余个,正能量作品和专题活动6000余项,所有入围作品厚重多元、亮点纷呈、喜闻乐见,包含了全网2015年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的优秀榜样和作品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阅读附答案阅读答案。“五个一百”刷爆朋友圈,红遍网络空间,网民参与投票数高达1.2亿人次,点击量突破10亿次。

问题:请你说一说这种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课内阅读与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把我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②他觉得自己也像是跌进了那冰冷的洪流中,怎么挣扎也抓不到一件可以依附的东西。他坐了起来,听窗外风声猛烈地嘶叫。这是寒冷的巴黎少有的酷冷天气。冷不防一扇窗页被吹落地上,窗页上的玻璃哗啦啦啦摔成碎块,桌上的谱纸被吹得满屋飞舞。他用床单堵上了窗户,但仍旧没有办法止住那从缝隙中不断钻进来的寒流。他点着煤灯,灯火在凛冽的冷风威胁下也不断熄灭。疲倦和困顿一点也没有了。这正是长夜沉沉,人们睡意方酣的时候,他却十分清醒,仿佛冷风吹走了头脑中一切浑浊的障碍,一霎时间变得非常空旷、冷漠。

( 1 )第①段是冼星海留学巴黎时创作《风》的经过,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写出三部即可

( 2 )读完第①段作者创作《风》的经过,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 3 )用一句名言来表达你读完第①段后的感想。

( 4 )第②段是冼星海的学生马可在《心血凝成的作品》中写冼星海创作《风》的经过的文字,同样一个内容,写法却不同,请从内容、体裁、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探究一下两段的异同。答题时只从其中两方面分析即可。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叹清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