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南交大附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井游记》通过描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 《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C: 《赤壁》借周瑜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感情。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慰藉 臆测 遮天蔽日 海市盛楼
B: 获免 峥嵘 浩瀚无垠 折中是非
C: 深邃 琐事 通霄达旦 粗制滥造
D: 隐匿 芳馨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活动,防止师生不浪费用电。
B: 学生不但喜欢上网观看球赛,而且许多青年教师也喜欢这样。
C: 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败的前提。
D: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还增长了见识。
4、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留(zhì) 旁(wù) 进(bìng)
B: 守(gè) 咨(zōu) (ruì)凿 (è)然
C: 白(shà) 瓦(léng) 恣(suī) 缩(juǎn)
D: 智(ruì) 漫(mí) 息(qī) 静(mì)
5、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褓(qiáng) 旁(wù) (lán)(lǚ) 强不舍(guō)
B: 灵(jiù) 落(yǔn) 智(ruì) 无与比(nén)
C: 恣(suī) 忑(tǎn) 妖(ráo) 尽职守(gè)
D: 留(zhì) 田(pǔ) 抽(yē) 怒不可(è)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旁征博引 , 博得了阵阵掌声。
B: 为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上而下各部门团结一致,无所不为
C: 电影《战狼2》在国内创下了近六十亿的票房纪录,真令人叹为观止啊!
D: 广西各地纷纷立下“精准扶贫”的“军令状”,以“锐不可当”之势向贫困宣战。
7、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 修(qì) 无(yú) 对(jiào) 心有灵(xī)
B: 选(pìng) 约(qì) 震(shǒng) 怏怏不乐(yāng)
C: 弱(léi) 持(jīn) 拖(tà) 气冲牛(dǒu)
D: 愧(zuò) 污(huì) 古(gèn) 然入梦(hān)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B: 我国儒家的经典“四书”指的是《礼记》《大学》《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C: 《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D: 本文的题目已体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 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 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10、

作品、作家、国籍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美国
B: 《最后一课》 莫泊桑 法国
C: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鲁迅 中国
D: 《黄河颂》 光未然 中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诗,回答下列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1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________

( 2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 ) ②肃拜蒙母( )

使为善者惧( ) ④相寿流涕而( )

( 2 )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 4 )文中的吕蒙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再举一个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
( 5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増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盂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能够帮助背诵。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中斯基指出的:“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题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⑤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祝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 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 1 )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
( 2 ) 根据内容,把第④段的第一句话补充完整。
( 3 )下面的语段放在选文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美学家朱光潜回忙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 4 )从全文来看,结尾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阅读梁姗姗的《笑,不苦口的良药》一文,回答小题。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 1 )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 2 )①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②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 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 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进入初中,已经两月有余了,认识了一些新同学,也参加了学校的“语文月和运动会”。你一定还记得,适应初中生活、参与各种活动的欢乐与烦恼。

请你以初中经历为写作内容,以 “这件事,让我快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一个题目,550字以上。②要详写事件经过,注意点题。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醉卧红尘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