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庆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juàn) 恣睢(suī) 洗濯(zhuó) 妇皆知(rú)
B: 晕船(yùn) 挑(tī) 匀(chèn) 义愤填(yīng)
C: 狡黠(jié) 惬意(qiè) 悍(piāo) 好高远(wù)
D: 胆怯(qiè) 热 (chì) 嗔怒(chēn) 一丘之(hé)
2、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百姓对官场的关注,作品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具体而微地刻画了高育良、李达康、侯亮平等人物。
B: 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妄图打压中国经济的发展。
C: 地下制假窝点里,工人们废寝忘食地加班加点,由于晚上动静太大,该窝点被周边群众举报。
D: 经历挫折后,她一度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整个人也无精打采了,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驱逐了她心中的黑暗。
4、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都认识到了不适当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众目睽睽 故名思义
B: 深恶痛疾 冥思暇想 孤陋寡闻 相形见拙
C: 暗然失色 大发雷霆 引经据点 世外桃源
D: 鹤立鸡群 不容置疑 海誓山盟 莫衷一是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蝉(tuì) 田(pǔ) 转弯角(mò)
B: 当(gòu) 瓦(lì) 坚持不(xiè)
C: 刻(qīng) 发(jiǒng) 随机变(yīng)
D: 奔(sāng) 粉(zhī) 为一谈(hùn)
8、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C: “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中,“年轻”从词性来说是个形容词。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对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 , 进展其长。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 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 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 , 争相采访。
D: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 1 )诗人笔下紫薇花有什么特点?

( 2 )诗中写“桃李”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盂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

①无从书以观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问________

③而以赴告同学者________

④颐既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 3 )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4 )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 我国的建 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 道同样的回廊。
( 2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 使用分类 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 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 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 苏州园 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D: 选文中“一般”“绝大部分”“大多”等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 1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品味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②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 4 )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曾说:“面对深陷苦难的人们,我们要有悲悯和同情,更要有责任和行动。我们要将尽可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感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五更天的星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