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春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中央纪委研究室表示:党委的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选好用好干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好廉洁从政表率等五个方面。
B: 2018年6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履行环保义务,共治环境污染,共建美丽家园。
C: 今晚,《对焦中国画》、《启功说诗文声律》、《儒学百问录》……等12种书,被他心满意足地“请”回家。
D: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2、

将下面打乱的语言材料调整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②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③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④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⑤我常常出神地凝视那些美丽的星星。

A: ③④⑤①②
B: ①⑤③④②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⑤④②
3、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精美绝伦。


A: 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 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5、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栈桥 褴褛 莫名其妙 糟踏
B: 别墅 牡蛎 嘟囔 恭维
C: 阔绰 诧异 流氓 狼狈不堪
D: 女婿 赔偿 哆嗦 拮据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罪有应得
B: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天花乱坠
C: 面对金融危机,如果国家安之若素,那么国民就会大失所望
D: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事倍功半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离别很多,但是每一次的离别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永远积淀在生命里。
B: 据记载,康熙皇帝能一口气看上二十折昆曲戏,不仅对所演戏目如数家珍 , 还曾为欣赏昆曲而临时改变行程。
C: 舞台上,各个演员都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来博取观众的喝彩。
D: 经过警方几十个日夜的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了。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B: 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 通过观看电影《战狼》,使我重新认识了“爱国”“血性”的真谛。
D: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栏(shān ) 高(jù) 见(piē) 忍俊不(jīn)
B: 繁(yǎn) 贬(bāo) 执(niù) 磕磕绊(pàn)
C: 取(jié) 作(gĕng) 丽(qǐ) 万俱寂(lài)
D: 寒(jìn) 陶(yě) 聚(cuán) 销声迹(n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英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

徐孚远

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

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

【注】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②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清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

( 1 )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枋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
B: 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
C: 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
D: 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
( 2 )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合湾。
B: 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
C: 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
D: 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劝令留金也

恐:

________

以还之

遂:

________

③又教书于宦官家

尝:

________

数年,绝无音信

去:

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②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 3 )请说出秀才何岳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 4 )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本文写作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 1 )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 2 )“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 3 )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 , 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 4 )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 1 )文章第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的内涵。
( 2 )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5段划线句(A)的伏笔。
( 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 4 )文章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 5 )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结合你对小男孩的认识予以探究。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路也有弯路。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肤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