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掌故 燥热 蒙昧 催枯拉朽 抑扬顿挫 B: 浩瀚 匿名 轩昂 和颜阅色 藏污纳垢 C: 窒息 平庸 滞留 一丝不苟 正襟危座 D: 诘责 粗糙 胆怯 白手起家 油光可鉴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告别了近两个月的阴雨天气,浙江地区气温呈现回升的态势,炎炎夏日已不远了。B: 要想有一个好身体,就应该定时到医院检察身体,及时治疗疾病。 C: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D: 在学习上,只要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3、 | 下列各组词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训诫 浓荫 交御 多姿多采B: 狼藉 骇骨 恻隐 重峦叠障 C: 贮蓄 嶙峋 企盼 冥思遐想 D: 风骚 骄子 取谛 变换多姿 |
4、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 支:同“肢”,肢体B: 汤:热水 C: 逆旅:旅店 D: 再:又 |
5、 | 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不符的一项是( ) A: 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强盗,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西游记》)B: 刘四爷变卖了人和车厂的车外出享福,虎妞继承车厂的计划落空,只好向二强子买了一辆旧车给祥子拉。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骆驼祥子》) C: 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水浒传》) D: 鲁滨孙和星期五营救了内讧的暴徒劫持的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后,决定乘这艘商船回国。回国前,鲁滨孙把岛上的产业交给了两个被他俘虏的暴徒。(《鲁滨孙漂流记》) |
6、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坦荡如底 揠苗助长 浮想连篇 惴惴不安B: 不屑置辨 锲而不舍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C: 妙手偶得 沁人心脾 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D: 彬彬有礼 葱笼茂密 不折不绕 急不暇择 |
7、 | 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多。B: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 C: 吕蒙军中事务繁多。 |
8、 | 《阿Q正传》中阿Q的最后结局是( ) A: 被当成罪羊抓往城里,关进大牢 B: 糊里糊涂送掉性命 C: 成了富人 D: 平庸过生活 |
9、 | 李纲是宋代著名的一代抗金名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福州西湖建立了李纲祠。祠堂中有幅对联,其上联是:进退一身关社稷。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 爱国忠君真气节B: 英灵千古镇湖山 C: 千年豪气印湖光 D: 一代功名高宋室 |
10、 | 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建造的。 A: 利用现成的洞穴 B: 自己挖掘的 C: 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 )这两首都是律诗,但甲诗是________律,乙诗是________律。( 2 )两首诗的内容相同,都是写秋天的景色,但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也不同,甲诗的整体基调是________,乙诗的整体基调是________。 ( 3 )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D: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4 )对乙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之绪。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句点明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增多,于是便终日借酒浇愁,对生活失去信心。 ( 5 )乙诗中成为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 ( 6 )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①但屡顾帝 顾:________ ②汝宜速去 宜:________ ( 2 )下列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 何陋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无从致书以观 D: 乃凄然愍之 乃不知有汉 ( 3 )体现东方朔“设奇激之”的句子是( )A: 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 B: 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C: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D: 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 5 )东方朔不直接向武帝求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①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②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③土地也该休息了。
④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⑤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⑥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⑦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⑧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⑨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⑩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⑪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⑫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 1 )整体感知:认真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 4 )评价鉴赏:选文第⑩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从立意看,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会更好。请你帮助阐述理由。阅读下面A、B两段,回答问题。
(A)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 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 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B)其实青海湖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难怪青海湖水蓝得那么美,那么醉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