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2、 | 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B: 吾日三省吾身 C: 学而不思则罔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诓骗(kuàng) 豢养(huàn) 孜孜不倦(zhī) B: 怨怅(chàng) 发怔(zhèng) 前仆后继(pū) C: 娉婷(pīng) 恪守(kè) 自惭形秽(huì) D: 摇曳(yè) 阔绰(chuò) 强聒(guō)不舍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杀戮(lù) 劫掠(lüè) 惨绝人寰(yuán) B: 矢志(shǐ) 挑衅(xìn) 无处遁形(dùn) C: 慰藉(jí)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 D: 呓语(yì) 剽悍(piāo) 振聋发聩(guì)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B: 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 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 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
6、 | 下面情境中,导游能巧妙化解矛盾的一项是( ) 在王安石纪念馆参观时,一男游客和一女游客就王安石到底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争得不可开交。 A: 争什么争,管他是哪里人!B: 现在听我讲解,要争,等会儿再争! C: (对男游客)不要争啦,好男不和女斗。 D: 不管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他都是我们抚州人的骄傲。 |
7、 |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稀少) 兽铤亡群(疾走)B: 策勋十二转(转动) 仰之弥高(更加) C: 死而后已(停止)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 D: 迥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迭起(屡次)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惟妙惟肖B: 消魂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重峦叠嶂 C: 溃退 月明风青 应地制宜 雅俗之分 D: 纳凉 自出心栽 失之毫厘 潦绕不绝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B: 徘徊(huí) 辍学(chuò) 惬意(qiè) 千里迢迢(tiáo) C: 琐屑(xiè) 两栖(qī) 纤维(xiān) 风雪载途(zài) D: 瑰丽(guī) 恐吓(hè) 悼念(diào) 皮开肉绽(zhàn) |
10、 | 下面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严 楞住 咀嚼 心事重重 B: 眨眼 瞒着 踌躇 津津乐道 C: 搀扶 雕塑 跌倒 喜出望外 D: 凝视 翘首 温和 喃喃自语 |
三衢道中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趣 ①项为之强 ②为之怡然称快 ③盖一癞蛤蟆 (4) 鞭数十 ( 2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 )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②。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槃③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注】①羽化:昆虫由蛹变为成虫。②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殉情,双双化蝶。③涅槃(niè pán):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生。
( 1 )阅读第①②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①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
(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④段画线句“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的含义。示例:破茧成蝶——不固执于自满自足的空间,才会有自由生命的飞翔。
( 6 )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⑤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这句话中所说的心灵之“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 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创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看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
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 1 )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 2 )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鰍,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 4 )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