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高邈 嘹亮 人迹罕致 喜出望外 B: 瘫痪 憔悴 油然而生 随声附合 C: 感慨 企盼 截然不同 美不胜收 D: 云宵 荫蔽 疲惫不堪 花团锦簇 |
2、 | 结合语境,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月尘”。这些颗粒一方面像面粉一样细小,一方面又像钢珠一样坚硬耐磨,它们很容易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作用下,被扰动而悬浮在月球表面,就像一层薄薄的面纱________________。 A: 月球表面被一层细小的尘埃颗粒笼罩着;给月球探测器顺利工作带来不便 B: 一层细小的尘埃颗粒笼罩在月球表面;妨碍了月球探测器顺利工作 C: 笼罩着一层细小的尘埃颗粒在月球表面;设置第一道障碍阻止月球探测器顺利工作 D: 月球表面笼罩着一层细小的尘埃颗粒;为月球探测器顺利工作设置下第一道障碍 |
3、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抢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 B: 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也许正在你志得意满时,新的困难与挫折已经不期而至。 C: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D: 一场疫情,假期延期,如果你兀兀穷年混日子,不努力学习,与他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4、 |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屠/自后/断其股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5、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蹊跷qī 膝盖xī 呜咽yè 祈祷qí B: 嫣红yān 愠怒wèn 字帖tiè 挟持xié C: 逶迤yí 蔫巴niān 惩罚chěng 猝然cù D: 焦灼zhuó 逮捕dài 霎时chà 眷念juàn |
6、 | 文化积累——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否定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第一个采访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D: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获中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B: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沙江与岷江汇流于合江门,自此,长江川流不息一泻千里奔向大海。 B: 节日的公园里一派喜庆气象,辛勤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 , 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C: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 防不胜防。 D: 宜宾的标志性建筑大观楼虽经历数百年海枯石烂 , 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市中区。 |
9、 | 下列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 A: 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 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年的3月27日是“地球一小时”熄灯日,首都各界环保人士发出了当天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 B: 开展“爱我新乡,传送经典”清明诗文的诵读活动,旨在以清明节为载体,发扬和传承中华名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新乡人民的文化素质。 C: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与阅读量的多少有关。 D: 据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丰饶的物产。 ①才通人 ________ ②便要还家 ________ ③始得灵壁张氏 ________ ④因汴之余浸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 3 )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 4 )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文和乙文的主要内容。( 5 )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6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有各色的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封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词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意义的信是不值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话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我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的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本文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2 )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相照应?( 3 )“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老罗师傅
王尚桐
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我也记不清老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小区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瘦瘦高高的老罗木讷寡言,河南人,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田难以支撑儿子上大学的开销,年过半百,进城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人们也不知道老罗公司的名称,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一天又一天,老罗成了小区中的一员,家家离不开他。
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邻居们可能都觉不到老罗多年如一日的存在。老罗解释道,天热山上的泉眼越来越细,取水的人越来越多,拉水车每次都需要排队好长时间,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山上的泉眼终于干涸了,纯净水取代了矿泉水,价码也从十二元降成十元一桶。
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人们也很快接受了老罗送来的纯净水,日子便又重回往日的平静。而老罗依然沉默寡言,依然及时送水,依然嘿嘿一笑。要说老罗送水有何不便,就是每次送水大家提前备好十元零钱,老罗不习惯移动支付。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
老罗默默地送水,日子也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电话突然关机了,这可是从未出现的状况,人们种种猜测和抱怨。不久传来消息,老罗心梗,已经走了。这么突然!想想他的质朴和憨厚,想想他的尽职和尽责,大家叹息,好人一个。
老罗一走,大家只好按着水桶上的电话订购纯净水。一日,我打电话订水后,来了一位头戴棒球帽,戴耳机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很帅,很酷。我想以后就要和这位小师傅打交道了,便主动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小伙子头也不抬,“水桶上有电话,订水和公司联系。”我有点尴尬,不过这只是变化的开端。一次,打电话订水后,因临时家中有事锁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往常一样的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师傅老罗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
小伙子还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上午A区,下午B区,不再随叫随到,几乎一夜之间,小伙子站在了舆论风口:送水不及时,态度生硬,只通过微信收费,老人们感到非常不便。不久,公司又开通了二维码订水,只需在平台上付费订水并填写地址,然后排队等候。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送水方式。
从此,除了偶尔在小区照面,碰见小师傅的机会少了,生活也再度回归平淡。只是偶尔还会忆起憨厚的老罗,在楼道里晃动着瘦高的身形,剪开熹微的光影,扛着沉甸甸的水桶缓步走来。可是又有谁想过老罗师傅曾经在心里想过些啥呢?
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
(有删改)
( 1 )文章多次将老罗师傅与小师傅进行对比。请在下列相应处补写情节并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老罗师傅 |
对比 |
小师傅 |
________ |
|
小师傅拒绝“我”索要电话号码的请求。 |
住户不在家,老罗便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 |
________ |
|
________ |
只通过微信收费。 |
|
对比作用:________ |
①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
②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
( 3 )文章的老罗与杨绛笔下的老王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两个人的品性、处境与作者的情感来进行比较分析。题目一:我的快乐回来了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书·家风·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好的家风给人成长以沃土,让人如沐春风,幸福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上更有好家风”。《散步》体现了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咏雪》让大家感受了一家人共同探讨问题的其乐融融,也领略到了书香门第长幼共习的好家风;《诫子书》是诸葛亮把生平智慧化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既是言传也是身教,良好的家风世代传承,是后世的楷模。好家风在书中流淌着,好家风在现实中传承着……
要求: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和结果,抓住细节表达情感;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特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安排好行文线索和全文结构,围绕中心筛选和组织材料;要写出真情实感,以小见大,突出中心;在叙事和描写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