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疯了。 B: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 ,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 , 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_发表声明。 ②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_。 ③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一下。 A: 受权 原型 引见 B: 授权 原形 引荐 C: 授权 原型 引见 D: 受权 原形 引荐 |
3、 | 下列有关语文要素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过程中,实施全面的心理测试和相应的精神心理干预意义非常重大。”这句话中划线的“在”是介词,“和”是连词,“非常”是副词。 B: “乡愁就是一个电话,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就是十五的月亮,每逢佳佳节备思亲;乡愁就是一张机票。归心似箭。”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杨振宁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曾和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丛莽(mǎng) 旌(jīng)旗 B: 阎(yán)罗 国门悬(xuán) C: 有涯(yá) 当(dāng)纸钱 D: 遍种(zhóng) 血雨腥风(xīng) |
5、 |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______________,无论如何斗移星转、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②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水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④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⑤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A: ⑤④①③② B: ⑤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⑤③ D: ①④⑤②③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B: 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 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 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用安全的重要任务。 |
7、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B: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 《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D: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B: 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 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老师同学们的批评,并表示要及时整改。 D: 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观澜版画基地的全称是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典雅高贵。 B: 马云身穿不同颜色的同款毛衣在多次行业大会上,费脑筋换个颜色已经是极限了。 C: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从而去尊重生活。 D: 那堂课后,我发现大家的情绪明显增加了,不但上课气氛活跃,而且课下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 |
10、 | 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琴瑟友之 B: 石青糁之 C: 斗折蛇行 D: 复前行 |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 ( 1 )诗中的“溯洄”“右”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记承天夜游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念 ________ 无与为乐者 ③遂至 ________承天寺 ④但 ________少闲人 ⑤相与步 ________于中庭 ⑥月色入户,欣然 ________起行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3 )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盖竹柏影也。 ( 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 “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 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 5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的意思是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之事。 B: 张怀民与作者的遭际相同情感相通。 C: “水中藻荇交横”描绘了清澈空明的月色。 D: 本文意在表达作者对悠闲安逸生活的追求。 ( 6 )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7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 8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题目:你的样子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