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B: 《故乡》—小说 《谈读书》-说明文
C: 三顾茅庐—《出师表》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 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小弗郎士 —《我的叔叔于勒》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大器之人,语气______,性格______,气势______,举止______,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


A: 不猥不琐 不张不扬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B: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不骄不躁 不惊不惧
C: 不猥不琐 不惊不惧 不张不扬 不骄不躁
D: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3、填入横线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最记得母亲绣的一副绿边白底的枕套: ,竟不像是绣在枕上,而像是开在枕上。

①淡绿、翠绿、深绿,层层叠叠,极富层次

②那荷花灵动多姿,呼之欲出

③红色的荷花,含羞乍开

④那绿,那红,都不是单一的

⑤绿色的荷叶,露珠滚动

⑥粉红、大红、暗红,深深浅浅,浓淡相间

A: ⑤①③⑥②④
B: ⑤③④①⑥②
C: ③⑥⑤①②④
D: ③⑤①⑥④②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 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C: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D: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缺(xiàn) 茫(miǎo) 吹毛求(cī)
B: 取(zhǐ) 徨(páng) 而不舍(qì)
C: 碍(zhì) 叹(kǎi) 然贯通(huò)
D: 狡(xiá) 粉(zhī) 孜孜不倦(zī)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乐群 无与伦比 恪尽职守 富丽唐皇
B: 不可明状 李代桃僵 自惭形秽 自吹自擂
C: 娇揉造作 惟余莽莽 附庸风雅 大发雷霆
D: 心无旁骛 形销骨立 漠不关心 鸠占鹊巢
7、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 《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8、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
C: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D: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9、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沿河风光带令各地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C: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朝着人们梦寐以求的登月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D: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空中楼阁 , 是从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中升华的全新概念。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伶(dīng) 抽(yē) 眼(líng) 目伤怀(zhù)
B: 丽(xiàn) 嘶(yǎ) 骨(guàn) 唯连声(wéi)
C: 黄(yūn) 丘(hè) 阴(huǐ) 手旁观(xiù)
D: 清(chéng) 杀(nüè) 彷(huáng) 因地宜(zh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 2 )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又何

________

②小惠未

________

③神弗

________


( 2 )下面划线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
B: 辍耕垄上
C: 故时有物外
D: 何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4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者:谢冕。有删改)

( 1 )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 4 )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珍藏母亲的谎言

①母亲有时也说谎。

②当我们跌跌撞撞刚学会走路时,总会莫名地摔跤,趴在地上可怜巴巴地抬头瞅着跟前的母亲,渴望一双大手伸过来。母亲却说:“别怕,站起来。”自己趔趔趄趄地站起来,母亲已经退后了许多,伸着双臂在前方等待,于是又开始向前蹒跚迈步。

③当我们整日被病痛折磨得哭天喊地时,母亲总会及时地端来一碗白开水,拿来药片。望着那些药片,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母亲却说:“别怕,一点儿都不苦。”吃下药片,睡上一觉,果然又能活蹦乱跳了。谁说药一点儿不苦,其实只是自己强忍着不哭不叫罢了。

④当我们背上书包时,总是不愿离开温暖的家,站在家门口,多么希望母亲说一句“不想去就别去了”或者“要不我陪你去”。可母亲却说:“必须自己去上学,别想赖在家里。”自己只好怏怏地踏上上学的路,这一走就走了十几年。其实母亲一直跟在身后,悄悄地目送、心送自己上学,这一送也送了十几年。

⑤当我们被学习成绩搞得焦头烂额之时,母亲总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鼓励着。考得不错,拿着100分的试卷,兴冲冲地横在母亲面前,她们会平静地说:“值得鼓励,别太骄傲,要再接再厉哟。”其实,她们和自己一样,早在心里或躲在角落里兴奋呢!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地和母亲诉苦,她们会满脸笑容地说:“没关系,别太难过,下次努力就是了。”其实,她们和自己一样,早已万分着急,想着如何努力的办法。

⑥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失恋、婚姻不成当然在所难免。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以泪洗面,或者整夜失眠。母亲却似乎不懂自己的心思,在门外说着“风凉话”:“别难过了,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那是你们没有缘分。等缘分来了,谁都挡不住,不用着急。”这么一说,心里还真敞亮了许多。其实母亲早又托人去人家那里说情去了,为挽回这段姻缘跑前忙后地尽心尽力着。

⑦当我们被工作整得晕头转向时,总会忘记了远在家乡、守在家里的母亲,有时连续一个月电话都不打一次,甭说常回家看看了;有时母亲打电话过来,还会紧紧张张地说自己太忙,一会儿再打吧。母亲强颜欢笑地说:“忙吧,别惦记我们,忙就不用回来了,我们好着呢,放心吧。”殊不知电话那头的母亲会多失落。她们肯定是在数着日历、枕着回忆过日子,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儿女归来。

⑧当我们抽空回到家里团聚时,最高兴、最忙碌的肯定是母亲。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儿女、孙辈都坐好唤母亲来吃时,她们却说:“你们先吃。”转身又去忙活了。吃完饭,母亲又靠前收拾起了那狼藉一片的餐桌。我们过去帮忙,可她们说:“你们歇着去,不累。”一把把我们推开。走时,给母亲丢下些零用钱,她们却说:“你们在外需要钱,我们在家花不到钱,有钱。”死活不要,只得悄悄地藏下。其实,我们心里清楚,母亲忙一天怎么会不饿、不累;上了年纪,挣不到钱,怎么会不缺?

⑨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可就是这些谎言,让我们觉得无比幸福,受益终身;有时明知是受骗,却也暖意融融,母亲的谎言值得一辈子去享受、去珍藏。

( 1 )文中写到的“母亲的谎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 2 )正如作者所说: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多的“谎言”写得条理清晰的?(提示:可从顺序、修辞等角度分析)
(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按“当我们……时,母亲……”的句式来写,请你按这样的表达修改第⑥段的第一个句子。
( 4 )文中第⑧自然段划线的“其实”一词用得很妙,你能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吗。
四、写作(分值:60分)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请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数不少于600。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跳給妳一半”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