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并列复句。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解说: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解说:划线的依次是形容词和数量词。
D: 星光灿烂 眷恋祖国 心情放松 都市精灵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凸显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长篇叙事诗是一首南朝民歌,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C: 法布尔写的《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它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热爱之情。
5、

下列划线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循循善诱(xúnxún) 托(zhǔ) 路(qí) 阅(xún)
B: 称(yún) 异(chà) 蔑(wù) 指一算(qiā)
C: 巴(niān) 切(wù) 泥(nìng) 得很远(lào)
D: 郝(sǒu) 匙(yào) 祷(qǐ) 故弄虚(xún)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②⑤③①
7、

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8、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9、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 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B: 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 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C: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本诗作者是________(人名)
( 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 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 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 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媵人持沃灌(热水)
B: 白玉之环(腰间)
C: 邴原少(丧父变成孤儿)
D: 凡学者(能够)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烨若神人 师恻
B: 足肤皲裂不知 过书舍
C: 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一冬
D: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一羡其不孤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4 )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 1 )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 2 )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 3 )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 4 )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5 )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1 )选文的敌论点是________;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

( 2 )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

( 3 )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 4 )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总有一个时刻,你心里有一句话特别想脱口而出,你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你或者欣喜、或者激动、或者坚持、或者烦恼、或者悲伤、或者愤怒、或者不服输、或者……的心情。那么,就在这里大声说出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吧!畅所欲言,说出你的理由,写出你的心声。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带刺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