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争讼(sòng) 幽悄(qiāo) 无人问津(jīn) B: 亢奋(kàng) 褶皱(zhě) 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 C: 潺潺(chán) 冗杂(rǒng) 磅礴(bàng) 黄发垂髫(tiáo) D: 腐蚀(shí) 领域(yù) 灯盏(zhǎn) 金吾不禁(jīn) |
2、 |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 B: 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 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 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
3、 | 下列划线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殇(shāng) 诡谲(jué) 商於(yú) 睥睨(pì nì) B: 伫立(zhù) 稽首(qǐ) 迸射(bèng) 镗鞳(tāng tà) C: 脚镣(liào) 罪孽(niè) 眩目(xuàn) 污秽(huì) D: 驰骋(chéng) 虐待(nüè) 鞭挞(tà) 都(yǐng)尹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B: 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 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 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
5、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妈妈十分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担心吵醒儿子。 D: 共产党员绝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 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 |
6、 |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
7、 | 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关系) B: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 C: 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关系) D: 温故而知新(表递进关系) |
8、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 轻舟短樟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苹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 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 “无风水面琉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 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 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诓(kuāng)骗 游弋(yì) 发怔(zhèn) 根深蒂(dì)固 B: 纶(lún)巾 坍(tān)塌 箴(zhēn)言 矫(jiāo)揉造作 C: 撩(liáo)逗 褴褛(lǚ) 忧戚(qì) 自吹自擂(lèi) D: 娉(pīng)婷 筵(yán)席 亵渎(dú) 强聒(guō)不舍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2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③于是朝议遣玄北讨( ) ④是必济事( ) (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 3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 )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 )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冷冰冰的继父
赵再年
①穷山沟里的娃娃常青把大学录取通知单看了两遍,又塞回到枕底下。大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母亲在外屋操持着什么,这些天母亲明显地憔悴了,那是愁的啊!“唉……”母亲的叹息声,隔着薄薄的门帘传了进来,常青知道,她在等继父的消息。
②这些天,母亲一直在为常青借学费,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山旮旯里,“穷”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魔,借钱谈何容易?常青实在不忍心母亲天天去求人,早上他对母亲说,他不想上大学了,明天要上城里打工去。母亲怔了一下,就眼巴巴地望着继父。继父停下手里的活儿,说:“午饭别等我,你们吃。”背着手走了。
③对继父,常青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这些天,继父对他上大学的反应就像他手里摆弄的石头,冷冰冰的。常青是15岁那年,随母亲嫁过来的,他知道母亲之所以嫁给这个男人,就是想让他继续读书,好有出息。这使常青心里常常有种含屈受辱的感觉,甚至对继父也有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敌意。从那时起常青就抱定一个念头:读书,有出息后把母亲接出去。平日常青住校,只有放寒暑假才回家住上一阵子,面对这个黑瘦、沉默寡言的男人,他的心也像一块石头一样,冷冰冰的。
④起风了,狗叫了,院门“咣当”一响,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继父回来了。常青下意识地直起了耳朵。“回来了?”母亲问。“哎。”“吃了没?”“没。”接着是碗筷的声音,“这是5000元,给娃上学用吧。”“你找谁借的?”母亲惊喜地问。“矿上,我找他们一说,他们挺痛快,就借了。”“他叔,这钱咱不能借,快给人送回去。”“咋送?字据都立了,干半年,也值。”“他叔,我们娘儿俩不值得你这样,常青爹,就是死在那儿的。”母亲哭了。常青用被子蒙住了头,泪水涌了出来。
⑤第二天一大早,常青和继父出了家门,继父在前,他在后。五里外是个岔路口,继父要从另一条路到矿上去。继父停下说:“出门在外,照顾好自个儿,安顿好,给你娘来封信,别让她惦记着。”常青心底突然间涌起许多话,可话到嘴边,却什么都没说出来。继父冲他挥挥手就顺着山坡走下去了。常青突然觉得他的背驼得好厉害。
⑥常青走出了一段路,无意间回望了一眼,却见继父竟站在他们分手的地方一动不动地望着他。常青的眼睛模糊了,他忙回头,用衣袖狠狠地抹了一下,加快了脚步。
⑦常青到校,第一天就给家里写了封信,开头他写道:爸妈,天气凉了,二老多保重身体……
(选自微型小说集《一时暖身,一世暖身》)
( 1 )文章第一节写“这些天母亲明显地憔悴了,那是愁的啊!”,读完全文,请概括母亲“愁”的原因有哪些。(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狠狠”的理解。常青的眼睛模糊了,他忙回头,用衣袖狠狠地抹了一下,加快了脚步。
( 3 )文中的“常青”起初对继父心存“敌意”,联系课文,说说他为什么会这样?( 4 )结合全文,说说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林清玄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完成后面问 题。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水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⑥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