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中学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迁(xǐ) (jí)手 (pì)美 挑(xìn)
B: (jiān)默 贪(lán) 徘(huái) 干(hé)
C: (shǒu)猎 (shěn)笑 (niè)齿 壁(gē)
D: (móu)取 (mǎo)钉 (dǔ)信 尺(zhǐ)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问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 《卖炭翁》选自《自居易集》,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汉字之美。
B: 大人们拔草,孩子们也必须跟着拔,在拔草中逐渐就分清了苗和草的区别。
C: 《易经》独特的思维模式是自然科学的导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策略、处世哲理和做人原则。
D: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外省参会成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①⑤②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②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上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③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④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①③②④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听写大赛”考验我们的基本功,我看到冠军们得意洋洋的笑容,敬佩地鼓起掌来。
B: 我痴迷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它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使我流连。
C: 同学们提议假日里观赏古城风景,我本来不愿意,后来却随声附和地跟着他们去了。
D: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 , 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7、“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追加注释
C: 强调
D: 意思的延续和跃进
8、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形(jī) 骨(biān) 装作样(mó) 补(jiào)
B: 彩(hě) 痛(chì) 人迹至(hǎn) 风悲日(xūn)
C: 荫(pì) 告(qìng) 然众人(mǐn) 真(dì)
D: 红(zhuāng) 歌(lí) 群蚁排(yá) 弱(léi)
9、小明特别关注《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收集了以下信息。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多次修订、讨论,写作组拟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1年)》提纲。
B: 大家认为深圳读书月开展 20 年来,有效促进了深圳市民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国全民阅读风潮。
C: 通过向读书月各主要承办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使他们了解各相关单位在活动组织及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
D: 正因为这一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崇尚读书、热爱读书已成为当今深圳人的新风尚。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辱(wǔ) 涡(xuàn) 家(juàn) 装作样(mú)
B: 案(dànɡ) 艾(hāo) 口(ài) 窗明净(jī)
C: 时(shà) 爆(jìn) 猎(shòu) 相形见(chù)
D: 幽(qiǎo) 制(è) 开(zhāo) 三其口(jiā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化用了哪两个典故?言外之意是什么?
( 2 )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蜀志纪传》)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耕于南阳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己爱民________

仰于官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 3 )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咨臣/以当世之事
C: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 臣身/在外
( 4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 5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子一直到皮靴。”

“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当时我愣住了。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你还认得出他来吗?”

“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相当难受。”

“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A)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买东西。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他们封锁了一条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人,就把他拖走。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但审讯毫无收获。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的门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B)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照。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目光中了。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要时间的。”

这人点点头。“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他听取了报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但是,客人脸上掌管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作出任何决定。您马上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我祝贺您。”

)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好像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间里。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 1 )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请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开端:________

发展: 警察局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

高潮:________

结局:警察局长命令手下继续审讯无辜者。

( 2 )阅读小说要重视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语句的内涵。请结合语境,品析文中(12)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 3 )运用“闲笔”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对文中(A)(B)两处划横线的“闲笔”,请任意选择其中一处加以简析。

我选________句,________

( 4 )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A)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 ,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B)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 1 )“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进行概括。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A)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 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 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 嗜盐杆菌发电原理与其他细菌相同,且成本大大低于糖。
( 3 )请指出第②段中画线句(B)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在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文章。

②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你是我戒不掉的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