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兴宁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登勃朗峰》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B: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百分之十。
C: 当外国友人来到盐城游览时,受到盐城人民的热烈欢迎。
D: 蒙古草原的八月,是一个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的好地方,也是各地游人最佳的旅游圣地。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心之 似与游者相
B: 全石为底 卷石底
C: 不可知源 以境过清
D: 心乐 乃记而去
4、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 妙手偶德 揠苗助长 心潮澎湃 惴惴不安
B: 从容不迫 秉公执法 流连忘返 恹恹欲睡
C: 地大物搏 繁茂苍绿 繁荣昌胜 稀世佳品
D: 荒诞不经 坦荡如砥 旁逸斜出 潜滋暗涨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 《济南的冬天》 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B: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精益求精 , 才能更上一层楼。
C: 研究生毕业后,陈子睿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姜堰,总是见异思迁 , 很难作出决定。
D: 看着小宝宝淘气的样子,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2013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
B: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班进行了大扫除。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C: 陈光标先生为什么要高调行善并决定“裸捐”?是有意炒作自己呢?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
D: “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8、

“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皆有
B: 得则生
C: 蹴尔而与
D: 今为妻妾之奉为
9、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酝酿(yùn niàng) 应(hè) 绿萍(lǜ) 镜(léng)
B: 逃(cuàn) 倜傥(tì tǎng) 确(záo) 开(zhàn)
C: 悔恨(huǐ hèn) 狭(ài) 弄(sì) 呻(yín)
D: 枯(hé) 一(shà) 徘徊(pái huái ) 粗(guǎng)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
B: 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 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 1 )诗人笔下的紫薇花有什么特点?

( 2 )诗中写“桃李”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 ) 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 ②楚人怜之 ________________
③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天下唱 ________________
⑤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_____ ⑥卒中往往语 _____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他们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 1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 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 3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

( 4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 5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二十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儿,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四十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知道他有多疼愛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他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开起了一间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看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桑伯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屏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统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儿,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嘴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家具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滿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经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已有点儿暖意,桑伯细味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把貼紧老人的新靠椅,教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把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 1 )分析下列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③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 2 )品味下面的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桑伯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 3 )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一首歌唱道:“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折碎我的脚步,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生活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比如亲人的离去、身体的病痛、友人的误解、考试的失利等,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勇敢的心,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和幸福。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请以“勇敢的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