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懈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B: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C: 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每节课都能让不苟言笑的学生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 D: 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 , 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意味着向着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更进一步。 |
2、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增强阅读的实效,那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 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很多人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④如果只是阅读,而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或实践,那么,阅读并不能对你的能力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⑤因此,阅读必须与思考紧密结合。 ⑥动笔读书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是读思结合的最好方式,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才可以实现。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④②③①⑤⑥ |
3、 | 下列叙述或理解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 A: 读《无常》,我们看到“小鲁迅”对活无常的喜爱,又发现“大鲁迅”对“正人君子”的嘲讽。 B: 《五猖会》中鲁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进行详细描绘,印象深刻。 C: 陈玄奘是观音菩萨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的,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 D: 虎力大仙登坛弄法,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鹿力大仙与悟空赌砍头,由于悟空使计,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白毛角鹿。 |
4、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B: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观音菩萨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 C: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被提及。 D: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
5、 | 选出下列画线字字形和读音都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恪守(kè) 濡养(rǔ) 矫揉造作(jiāo) 随声附和(hè) B: 眺望(tiǎo) 飘逸(yì) 未雨绸谬(móu) 自惭形秽(huì) C: 阔绰(chuò) 毗邻(bǐ) 惟妙惟肖(xiào) 吹毛求庛(cǐ) D: 庇护(bì) 褴褛(lǚ) 相形见绌(chù) 好高骛远(wù) |
6、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轻盈 凌空 眼花缭乱 广袤无垠 B: 簇拥 禁锢 因地制宜 坦荡如砥 C: 狼籍 妯娌 惊心动魄 油光可签 D: 冒昧 牛犊 巧妙绝伦 锐不可当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B: 除了为满洲贵族拍摄正襟危坐的传统肖像,汤姆森还在街上辛苦行走,为英国好奇的公众拍摄中国的异域风土人情。 C: 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华人由于接触英语的频率远胜于华语,因此大部分人的英语能力相形见绌。 D: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令行禁止,表里如一,不能有八面玲珑的性格。 |
8、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B: 天下缟素(白色丧服) 徒以有先生(仅仅) C: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稍微) 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D: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奋激发)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拔) |
9、 |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闷热(mèn) 束手无策(shù) B: 匀称(chèn) 蹒跚(pán) 人头济济(jǐ) C: 两栖(xī) 追溯(sù) 日薄西山(bó) D: 镂空(lòu) 绮丽(qǐ) 风雪载途(zǎi)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1 )“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 此词运用叠句和对比的艺术手法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这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上片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上片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①中有潦②,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③而击其马,败其驾④。 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⑤,矜⑥矣!是真吾守法之牙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廷:通“庭”,院子。②潦(liǎ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文中指庭院积水。③殳(shū):古兵器名,用竹木为之,一端有棱。④驾:帝王车乘总称,文中指太子所乘之车。⑤属:归属。文中指迎合,依附。⑥矜:自负,贤能。文中是贤能的意思。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于是 B: 击其马,败其驾 失败 C: 前有老主而不逾 超越,违反(法令) D: 是真吾守法之牙也 这 ( 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乃 益 爵 二 级 而 开 后 门 出 太 子 勿 复 过。 ( 3 )下列各项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楚王急着召见太子,但天下雨,庭院中有积水。 B: 按照楚国的法令,车不能到茆门,所以被廷理劝告离开。 C: 太子向楚王哭诉自己的车驾被拦,要求楚王诛杀廷理。 D: 文中“不逾”、“不属”等词,说明楚王是赞赏廷理的做法的。 ( 4 )根据文中“太子”的行为推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 5 )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投诉的做法,是否体现了这种思想?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斜杠先生”)
( 1 )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有改动》
( 1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重温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依然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心里有集体,胸中有国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请以“与我有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