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B: 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 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 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 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更是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把“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与“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调换)
B: 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删掉“在”和“后”)
C: 在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把“抗灾”与“防灾”对调)
D: 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扩大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把“扩大”改为“增加”)
3、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步(duó) 长(zī) 墙(qì) 粗(zhuō)
B: 红(yīn) 育(bǔ) 污(huì) 门(kǎn)
C: 徨(páng) 白(piǎo) 烦(suǒ) 痛(zhì)
D: 杀(mǒ) 唤(zhāo) 然(hè) 默(qì)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 为孩子做出表率。
B: 张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 , 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
C: 20公里拉练活动终于结束,同学们如释重负地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休息。
D: 既然双方损失不大,假如各退一步,岂不海阔天空
5、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对人十分亲切、和蔼,可真称得上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
B: 我听得出他的言外之意 , 他是抱怨我没有事先通知他。
C: 他做事非常认真,总是精益求精
D: 为了搞科研,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调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评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

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7、

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

A: “皇帝和全朝官员都站在岸上,等待着这一次伟大冒险的结果。他们只看见船只排成一个大半月形向前推,却看不见我,因为这时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胸脯。”这是《西游记》里的情节。
B: 冰心在诗集《繁星·春水》中,关注着祖国、人生、自然三个方面内容,始终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C: 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敢于斗争的女人,在保尔的影响下,她向顽固的父亲造反,思想要求进步,但她贪图安逸生活,不能吃苦。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妻子冬妮娅的形象。
D: 讲究孝道,仗义疏财,求贤若渴。这是《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特征。
8、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避免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教育部专门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全国中小学都强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把“避免”或者“不再”去掉一个)
B: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把“发扬”改为“发展”)
C: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把“广泛开展”调至“我市”后面)
D: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在“以及”后面加上“抒发了”)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 的清新。
②拾一片树叶,细数 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
③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
④今年我校参展的科技小制作有2000多种,形状各异,色彩缤纷,令人

A: 珍重 精致 心安理得 目不暇接
B: 珍重 精细 心安理得 应接不暇
C: 珍惜 精致 心旷神怡 目不暇接
D: 珍惜 精细 心旷神怡 应接不暇
10、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汉江临泛》(王维),完成习题。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1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吗?

( 2 )五、六两句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并加以分析。

( 3 )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眷,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竞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 1 )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及舟船侍从以西________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________

③欧公更欲足下开廓其文________

④余到京作书去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 4 )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 5 )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趁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 1 )请根据示例,把文中中秋夜的场景补充完整(每个场景不超过4个字)。

中秋晚餐——________——父辈闲情——________

( 2 )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 3 )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 4 )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①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民族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越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全国人民越是充分显示出这种非凡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体现了中华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浊浪排空,惊涛击岸,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更是英雄辈出的时刻。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高建成、吴良珠、胡继成、王占成、李长志、杨晓飞、陈申桃、包石头、宋波、董光琳、罗殿苏、马殿圣等同志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越是情况危急,广大军民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有了这种勇气和毅力形成的雷霆万钧之势,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

⑤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⑥抗洪精神,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都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激励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 1 )将①坚忍不拔,敢于胜利,②不怕困难,顽强拼搏,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 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 2 )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意。

①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

视死如归:________

②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凝聚力:________

( 3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中的第一个“英雄”指________;第二个“英雄”指________。
( 4 )第③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
( 5 )对这段文字的结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 6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 7 )第③段中“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更是英雄辈出的时刻”划线的“更”能不能改成“也”,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想与你共享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抄袭、套作给分为10分以下。如果抄袭前面阅读材料,判为0分。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绪不安思绪被封住了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