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文章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抛弃于社会底层的读书人形象,深刻批判了国民的麻木冷漠。B: 《公输》选自墨家代表作品《墨子》。文章通过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以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主张。 C: 意大利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作品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D: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大多是民间歌谣,“雅”则是宫廷乐曲。 |
2、 | 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李贺 |
3、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 《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4、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第(cì) 携带(xié) 沟壑(hè) 偏僻(bì) B: 燎原(liáo) 束缚(fù) 惆怅(zhàng) 悬殊(shū) C: 渺远(miǎo) 恬静(tián) 争讼(zhēng) 褪色(tuì) D: 孕育(yùn) 宽慰(wèi) 撺掇(chuān) 磅礴(bó)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恍然大悟 麻木不人 怪诞不经 B: 不毛之地 精益求精 兴高彩烈 C: 满腔热忱 沉默寡言 孤苦伶仃 D: 莫不关心 妄下断语 张牙舞爪 |
6、 | 下列句子空格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喜欢独处吗□独处时喜欢做什么□独处时,有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对话心灵□有人喜欢泡上一壶茶,品读诗书。看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凤凰卫视的的一档讲座式栏目□知道李敖大师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人生的过往会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一种记忆,藏在心底。独处,是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 最终,曾经的犯罪劣迹不出意外地让劳荣枝得到了报应。近日,这位双手染指了7条人命的犯罪分子终于落网。 C: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制止、干预和发现欺凌行为。 D: 我们也是从现场的听证会得知了孙杨在2018年9月4日当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得到了基本的还原。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B: 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 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 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
9、 | 选出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一个词( ) A: 精彩 B: 圆满 C: 悠扬 D: 虚妄 |
10、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清晨,村庄静谧,炊烟缭绕,呈现出一片使人身临其境的田园风光。 B: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很健谈,每次和同学谈话都是强聒不舍。 C: 孩子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 , 那就不好了。 D: 在省运动会的闭幕式上,我校表演的呼啦圈广播体操粉墨登场 , 受到全体观众的热烈欢迎。 |
品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南山水,余杭郡①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②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③,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⑥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中华书局《白居易集》) 【注】①余杭郡:杭州。②撮,聚集。③渟渟:水流停滞而聚积。④蠲(juān)烦析酲:消除烦闷、解除困乏。⑤矧(shěn):况且。⑥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一处正确的一项是(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A: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B: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C: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D: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尤________ ②益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 4 )冷泉寺被称为最优美的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5 )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①冬妮亚站在敞开的窗户前,百无聊赖地看着熟悉而心爱的花园,望着花园四周那些挺拔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杨。她简直不敢相信,离开自己的家园已经整整一年了。她仿佛昨天才离开这个童年时代就熟悉的地方,今天又乘早车返了回来。
②这里什么都没有变样:依然是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莓,依然是按几何图形布局的小径,两旁种着妈妈喜爱的蝴蝶花。花园里的一切都是那样干净利落。处处都显示出一个学究式的林学家的匠心。但是这些干净的、图案似的小径却使冬妮亚感到乏味。
③冬妮亚拿了一本没有读完的小说,打开通外廊的门,下了台阶,走进花园。她又推开油漆的小栅栏门,缓步朝车站水塔旁边的池塘走去。
④她走过一座小桥,上了大路。这条路很像公园里的林荫道。右边是池塘,池塘周围长着垂柳和茂密的柳丛。左边是一片树林。
⑤她刚想朝池塘附近的旧采石场走去,忽然看见下面池塘岸边扬起一根钓竿,于是就停住了脚步。
⑥她从一棵弯曲的柳树上面探过身去,用手拨开柳丛的枝条,看到下面有一个晒得黝黑的男孩子。他光着脚,裤腿一直卷到大腿上,身旁放着一只盛蚯蚓的锈铁罐子,那少年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没有发觉冬妮亚在注视他。
⑦“这儿难道能钓着鱼吗?”
⑧保尔生气地回头看了一眼。
⑨他看见一个陌生的姑娘站在那里,手扶着柳树,身子探向水面。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一双带花边的短袜紧紧裹住晒黑了的匀称的小腿,脚上穿着棕色的便鞋,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辫子。
⑩拿钓竿的手轻轻颤动了一下,鹅毛鱼漂点了点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⑪背后随即响起了她那焦急的声音:“咬钩了,瞧,咬钩了……”
⑫保尔慌了手脚,急忙拉起钓竿。钩上的蚯蚓打着转转,蹦出水面,带起一朵水花。
⑬“这回还能个屁!真是活见鬼,跑来这么个人。”保尔恼火地想。为了掩饰自己的笨拙,他把钓钩甩到更远的水里。
⑭钓钩落在两支牛蒡的中间,这里恰恰是不应当下钓的地方,因为鱼钩可能挂到牛蒡根上。
⑮保尔情知钓下错了地方,他头也不回,低声埋怨起背后的姑娘来:“你瞎嚷嚷什么,把鱼都吓跑了。”
⑯他立刻听到上面传来几句连嘲笑带挖苦的答话:“单是您这副模样,也早就把鱼吓跑了。再说,大白天能钓着鱼吗?瞧您这个渔夫,多能干!”
⑰保尔竭力保持礼貌,可是对方未免太过分了。他站起身来,把帽子扯到前额上——这向来是他生气的表示——尽量挑选最客气的字眼,说:“小姐,您还是靠边呆着去,好不好?”
⑱冬妮亚眯起眼睛,微微一笑,说:“难道我妨碍您吗?”
⑲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嘲笑的味道,而是一种友好与和解的口吻了。保尔本来想对这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姐”发作一通,现在却被解除了武装。
⑳“也没什么,您要是愿意看,就看好了,我并不是舍不得地方给您坐。”说完,他坐了下来,重新看他的鱼漂。鱼漂紧贴着牛蒡不动,显然是鱼钩挂在根上了。保尔不敢起钓,心里嘀咕着:“钩要是挂上,就摘不下来了。这位肯定要笑话我。她要是走掉该多好!”
㉑然而,冬妮亚却在一棵微微摇摆的弯曲的柳树上,坐得更舒适了。她把书放在膝盖上,看着这个晒得黝黑的、黑眼睛的孩子,他先是那样不客气地对待她,现在又故意不理睬她,真是个粗野的家伙。
㉒保尔从镜子一样的水面上清楚地看到了那姑娘的倒影。
㉓她正坐着看书,于是他悄悄地往外拉那挂住的钓丝。鱼漂在下沉,钓丝得紧紧的。
㉔“真挂住了,该死的!”他心里想,一斜眼,看见水中有一张顽皮的笑脸。
( 1 )节选部分叙述的是________(人名)和冬妮亚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________。①拿钓竿的手轻轻颤动了一下,鹅毛鱼漂点了点头 , 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②保尔本来想对这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姐”发作一通,现在却被解除了武装。
( 3 )选文开头两段写冬妮亚家的花园有什么作用?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②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③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⑧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⑨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
⑩我说:“是。”
⑪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要看吗?”
⑫她点点头。
⑬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⑭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⑮“好看吗?”
⑯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⑰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
⑱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⑲“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⑳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
㉑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
㉒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㉓我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
㉔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㉕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㉖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㉗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 1 )文中作者围绕“雪”,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①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②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处)
( 3 )第④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