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会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下列对散曲词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
B: 《未央怀古》中的“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张良出谋略,萧何镇后方,韩信掌军事,刘邦称他三人都是“人杰”。
C: 《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
D: 《未央怀古》中的“山河犹带英雄气”是散曲中的名句。作者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情色彩,表明“三杰”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拮据 消声匿迹 齐心协力
B: 匀称 袖手旁观 提心掉胆
C: 造型 骇人听闻 前仆后继
D: 馈赠 获益匪浅 格尽职守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 “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4、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B: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和提升民族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就可能使国家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C: 随着老百姓对生活环境及空气质量的日益关注,曾经一度备受瞩目的PM2.5正在成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新标准。
D: 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后,要求做好灾民安置和村民避险工作,防止不再发生次生灾害。
5、

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肖(xiāo) (bì)(nì) 油光可(jiàn)
B: 挑(xùn) 迁(xǐ) (hán)首低眉
C: 清(liè) (qí)祷 相形见(chù)
D: (jiān)默 蓬(ɡāo) 樯倾(jí)摧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是指物作诗立(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平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D: 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抵挡)有余。(《墨子•公输》)
7、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萧瑟 城隍庙 囊萤映雪 无可置疑
B: 繁衍 戈壁滩 人情练达 众目睽睽
C: 淳朴 秫秸秆 顾名思意 托泥带水
D: 凋零 脂粉奁 引经据典 长吁短叹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
D: 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怀/沉 腾/寒/人听闻 名其实/不修边
B: 旺/祷/耀/目神迷 亲密无/挑拨离
C: 粗/野 竹/纳/然而止 人所难/词夺理
D: 帷/箕/颠 级/金不昧 有介事/大风景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C: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D: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2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 1 )判断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②尽忠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③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亲:亲人

④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

爱:爱戴,拥戴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诸葛亮为相国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服罪输情者重必释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昭陛下平明之理
D: 刑政虽峻无怨者鸣之不能通其意
(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 4 )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大黑猫

张爱国

①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②接近中午,我和母亲赶着九只鹅到一个小村时,鹅们热得一只只瘫伏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我抱怨母亲刚才在集市上不该因为一斤少了两分钱而不愿把鹅卖掉,又问她村子里有没有熟人,歇一会儿再走。母亲说:“听说你莲姨家就在这村,但快到吃饭时间了,去了不好。”我说:“再走下去,鹅会热死的。”

③母亲叹口气,向一个挑水的人打听莲姨家在哪儿。母亲刚说出莲姨的名字,一旁院子里就有人惊喜地叫道:“是我翠姐吗?我翠姐找我吗?”说话的人已经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抓住我母亲的手,“真是我翠姐啊,哪阵风把我翠姐给吹来了……”

④走进莲姨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桌子上一段筷子长的腊肉,颜色蜡黄,油糊糊的。我的眼光被紧紧地吸引了,舌头也不由地舔起嘴唇——自从父亲生病,我几乎就忘了肉的味道。母亲一把拽过我,又狠瞪我一眼。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母亲急忙拦上:“他莲姨,我又不是外人,别浪费了,留着待客。”

⑤“翠姐你就是客,翠姐还从来没来过我家。”莲姨推开我母亲,看着手里的肉,“这是家里现成的,又不是特意为你买的……”

⑥母亲最终拗不过莲姨,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⑦莲姨又从厨房里出来,对我母亲说:“翠姐你坐会儿,我去抱点柴草。”

⑧莲姨出去后,我到后院上厕所,却见隔壁后院里,莲姨和一位高个子妇人在低声说着什么。我有点疑惑,莲姨家的柴草怎么在别人家院子里?

⑨不一会儿,莲姨抱回柴草,就和我母亲在屋里说笑着择韭菜。

⑩“莲子,你家那只死鸡,这两天又到我家下蛋了。”说话的是隔壁那位高个子妇人,她一进门就将两个鸡蛋递给莲姨,看到我母亲,似乎很吃惊,“哟,来客人啦。”

⑪“我翠姐,娘家好姐妹。”莲姨攥着两只鸡蛋,热情介绍道。

⑫高个子妇人和我母亲寒暄了几句,出了门,刚到院门口,突然大叫:“猫!猫!莲子,大黑猫叼走了肉……”

⑬“啊……”莲姨惊叫着往外跑。我和母亲也跟着往外跑。

⑭“跑……跑这里了。”高个子妇人指着一小片矮树丛,“二孬子家这只大黑猫,真是太坏了,前几天也叼了我家的肉。”

⑮我们在矮树丛里找了一会儿,既没找到大黑猫,也没找到肉。母亲说:“他莲姨,不找了,猫这东西是精怪,你知道它把肉叼哪了?”

⑯“是我太大意了,不该放在灶边的窗台上。”莲姨十分懊恼地说,“翠姐,你在家歇会儿,我到集市上,去去就来……”

⑰“你把我当姐妹吗?”母亲一把拉住莲姨,突然生气起来,“又不是你不给我吃,是被猫叼走了。这热死人的天,还去买什么呀……”

⑱莲姨不听,坚持要去集市上买肉,直到高个子妇人也劝,她才不再坚持。

⑲这顿饭,莲姨共烧了三个菜:一个炖鸡蛋,一个炒韭菜,一个炒白菜。其中炖鸡蛋被莲姨几乎全倒进了我的碗里,但我母亲又从我碗里分出一半给莲姨的儿子弓子。莲姨骂弓子不懂事,又对我母亲说:“翠姐,俗话说脸上无笑不迎客,桌上无荤不待客’,我却……”

⑳“别说了他莲姨,我们是姐妹。”母亲笑了笑,“就当我们省给了大黑猫……”

㉑“大黑猫?什么大黑猫……”弓子吃惊地问我母亲——他刚从他姑姑家背回几斤米,不知道大黑猫叼肉的事。莲姨瞪他一眼:“多嘴!没礼貌!门口吃去!”弓子端着碗出去了。我也端着碗跟出去。

㉒到了门外,弓子低声问我大黑猫的事。我将大黑猫叼肉的事说了。弓子惊呆了好一会儿才说:“那个肉还是过年时买的,我妈只在三十晚上烧了一小碗。”弓子的眼泪下来了,“后天要把我爹葬进老坟里,我妈留着那块肉,给葬我爹的人吃……”

㉓“该死的大黑猫!”我愤愤地说,心里想的是要不然我现在就能吃上了肉。

㉔“怪了怪了!哪来的大黑猫?我们村就九户人家,没哪家有大黑猫啊,我也从来没听过有大黑猫啊……”弓子正说着,莲姨大声地喊他进屋去。

㉕饭后,母亲在后院上厕所时,突然大叫:“猫!猫!大黑猫……”我们跑出去时,看见母亲倒提着一只嘴里流着血、身子还微微颤动的鹅。我很吃惊,什么样的大黑猫,竟然把我家最大最厉害的大公鹅都咬死了?

㉖我们回家时,母亲坚决要把那只被大黑猫咬死的鹅留给莲姨。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 1 )阅读这篇小说,按要求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开端:莲姨因考虑是否要用腊肉招待客人而陷入两难境地。

发展:________

高潮:弓子揭穿“神秘大黑猫”叼走腊肉的谎言。

结局: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①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

②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 3 )小说着力塑造了“莲姨”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觉得她热情好客,有人觉得她虚伪小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4 )小说以“神秘的大黑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设计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瓚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节选自《资治通鉴》)

( 1 )解释下列加线字。
自见其耳 ②由是往瓚 ③以为平原相 ④刘备见而

( 2 )选出下列与“刘备见而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齐之习辞者也
B: 中山靖王之后也
C: 婴闻之
D: 吾欲辱之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②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话,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但有些对话却又很特别,如小说《垃圾》中两人的对话。

对话,不同于“说话”。梁文道甚至认为,在谈话中“懂得听有时要比懂得说更要紧。”

对话,想必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如古人常能与山水草木形成无言之对话。当然,对话还可以发生在人与自我之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对话”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愚蠢的女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