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 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退(kuì) 咆(páo) (zì)留 首(qiào)
B: 宠(nì) (yǒu)黑 侏(rú) 不(chuò)
C: (zēng)亮 刻(juàn) 教(huì) 责(jié)
D: 雨(zòu) 形(jī) 娌(zhóu) 热(zào)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B: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D: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 颔联总写秋色,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也笼罩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
C: 颈联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D: 尾联写诗人遇到不相识的人,因兴致高而想长歌一曲以抒发愉悦之情。
5、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yóu) 射(fú) 虚(xuán) 顶礼拜(mó)
B: 懦(qiè) 湖(pō) 生(xiāo) 恶扬善(chěng)
C: 对(chì) 挑(tì) 桥(zhàn) 奄一息(yǎn)
D: 琐(xiè) 息(qī) 贫(jí) 爱分明(zēng)
6、下面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科学。
B: 要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C: 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D: 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人认为的真理。
7、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成(ní) 目(xuàn) 小(qì) 酿(yùn)
B: 责(hē) 洗(zuó) 运(è) 溅(bìng)
C: 立(zhù) 黄(yùn) 发(jì) 热(chén)
D: 泣(chuò) 清(dèng) 冉冉(rǎn) 污(zhān)
8、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使用价值。
B: 一场大火,将实验室烧毁,全体实验人员都对这次遭受的损失令人心痛和惋惜。
C: 从这些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D: 根据各种实验和理论暗示,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迄今为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没有研究的被称为“超对称”的结构。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juè 临bīn 洗tiáo 坦荡如
B: 胆què 秀黑yǒu 不折不ráo
C: 学chuò 红fēi 蛮hèng 息敛声bǐng
D: 然qiāo 热chì 改chuàn 滋暗长qián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chèn)职 (zǔ)咒 热(chén) (niān)轻怕重
B: (nì)笑 水(zǎo) (líng)乱 威风凛(lǐn)
C: (pǔ)乳 抖(shǒu) 狭(ài) (cēn)差不齐
D: (chéng)戒 (nüè)待 倜(tǎng) 畏罪(qián)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2 )展开想像,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来的画面。

( 3 )你认为这首诗的画线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必敬必

与民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3 )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回答1-10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亲近 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 1 )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

( 2 )第⑤段插叙上世界五十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和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 3 )分析下列句子隐含的思想感情。

①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________ 。

②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________ 。

( 4 )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解答。

( 5 )作者说,“一粒粒细小的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子”,用“一粒粒”来修饰鸟声,可谓别出心裁,请说说“一粒粒”写出了鸟声怎样的特点?

( 6 )文中“中国古典乡间”中“古典”一词有什么涵义?

( 7 )作者认可“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 8 )作者为什么说,“在城市居住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 9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幽梦影》中的一段话有什么用意?

( 10 )文章末写道,“对于我来说,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想像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谈谈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儿子的旋律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
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予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
“行吗?”父亲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 1 )这篇小小说中,父亲失去了__________,继而儿子又失去了___________。

( 2 )第1l自然段中父亲为什么“彻夜来回踱步”?

( 3 )儿子为什么“辗转反侧”?

( 4 )第11自然段说“父亲老了”,这个“老”字里包含着哪些意思?

( 5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哪个场面最感人?为什么?

( 6 )第26自然段里,儿子说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句话一语双关,你认为包含哪两种意思?(提示: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父亲说的)

( 7 )小说中父子两人面对着生活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一样吗?最终谁影响了谁?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分享是把自己的快乐,给予他人;有人说,分享是拿出自己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也有人说,分享是露出自己豁达的心胸,奉献他人……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你所经历的难忘的分享。

请以“令我难忘的分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承诺、成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