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石家庄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A: 老子
B: 荀子
C: 庄子
D: 孟子
2、

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⑥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①②③⑥⑤④
3、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蝶阵
B: 盛开
C: 最嫩
D: 贮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白 而或长烟
B: 满目萧 则北通巫峡
C: 太守谁 太守自
D: 佳木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
5、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李真是别出心裁 , 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 环城越野赛快开始了,各学校的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6、为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释义。
( 1 )吾不为斯役( )
A: 从来
B: 目标
C: 过去
D: 接近
( 2 )久已矣( )
A: 生病
B: 困苦不堪
C: 缺点
D: 损害
( 3 )寒暑( )
A: 违反
B: 发生
C: 冒
D: 侵害
( 4 )竭其庐之( )
A: 收入
B: 参加
C: 合乎
D: 由外进内
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黄去医院探望生病的阿姨,他安慰阿姨说:“您这点病死不了,安心养病吧!”
B: 公交车站上,一位行动不便的大爷正要上车,司机却催促说:“快点,别耽误大家的时间!”
C: 你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获得长跑第一名,你的同桌对你说:“你的表现棒极了!”
D: 明天就要考试了,同学邀请你今晚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回答说:“不去,我没时间。”
8、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9、“风雪山神庙”涉及的主要英雄人物是( )。
A: 林冲
B: 花荣
C: 李逵
D: 武松
10、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耗尽一生经历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B: 古典名著《永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这是一首边塞感怀之作。虽然词中有关景象的描绘凸显了塞下秋景的________和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读者依然能从“________”中体会到诗人的宏愿伟志。
( 2 )下面这幅图画适合为词中的哪两句作配图?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水尤清洌 清:_____________ ①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③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 2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斗折蛇行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 3 )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 )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 ”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 ”,然后用“ ”,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 5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 “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 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 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得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 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⑩和 ⑭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 3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 4 )第⑩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5 )文章⑥~⑩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亮程“乡土散文”主题阅读

(一)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

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

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A)。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节选自《与虫共眠》)

(二)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B)。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节选自《对一朵花微笑》)

(三)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跶完。(C)。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节选自《人畜共居的村庄》)

【注】刘亮程,新疆人,1962年出生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

( 1 )根据选文,将下面三个句子填入相应位置,并归纳散文阅读的一种方法。

作者情思的句子

相应位置

①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

________

②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________

③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

________

归纳读法:________。


( 2 )根据选文概括描述对象生命状态的共性,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的选材特点。

选段

主要描述对象

生命状态

(一)

虫子

________

(二)

绿草、花朵

(三)

驴、虫子、树

归纳特点:按理说,在西北高原广阔土地上劳作生活着的作家们,他们的文章里多写天山、绿洲、雪水河、白杨树,展现奇特雄浑的风景,神秘独特的民风。刘亮程则不然,他的文章多写________,表现了一种崭新的散文内容,“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


( 3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选择一个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并归纳刘亮程“乡土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选段

句子

修辞

表达效果(二选一完成)

(一)

①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

拟人

________

(二)

②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作者站在草木的角度,感受它们的生长状态,表现了草木虽无高大茂盛的生命,但依然简单而满足的生命状态。

(三)

③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

________

归纳特点:________。


( 4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在日常生活的诗意感悟中通向“人的本来”。结合三则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和 在一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苍白的年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