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 A: 老子 B: 荀子 C: 庄子 D: 孟子 |
2、 | 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⑥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 ①⑥②③④⑤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①②③⑥⑤④ |
3、 |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蝶阵B: 盛开 C: 最嫩 D: 贮立 |
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B: 满目萧然 然则北通巫峡 C: 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 D: 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5、 |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李真是别出心裁 , 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B: 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 环城越野赛快开始了,各学校的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6、 | 为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释义。 ( 1 )向吾不为斯役( ) A: 从来 B: 目标 C: 过去 D: 接近 ( 2 )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困苦不堪 C: 缺点 D: 损害 ( 3 )犯寒暑( ) A: 违反 B: 发生 C: 冒 D: 侵害 ( 4 )竭其庐之入( ) A: 收入 B: 参加 C: 合乎 D: 由外进内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黄去医院探望生病的阿姨,他安慰阿姨说:“您这点病死不了,安心养病吧!” B: 公交车站上,一位行动不便的大爷正要上车,司机却催促说:“快点,别耽误大家的时间!” C: 你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获得长跑第一名,你的同桌对你说:“你的表现棒极了!” D: 明天就要考试了,同学邀请你今晚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回答说:“不去,我没时间。” |
8、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
9、 | “风雪山神庙”涉及的主要英雄人物是( )。 A: 林冲 B: 花荣 C: 李逵 D: 武松 |
10、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耗尽一生经历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B: 古典名著《永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和《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这是一首边塞感怀之作。虽然词中有关景象的描绘凸显了塞下秋景的________和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读者依然能从“________”中体会到诗人的宏愿伟志。( 2 )下面这幅图画适合为词中的哪两句作配图?请简要说明理由。 |
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①水尤清洌 清:_____________ ①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③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2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斗折蛇行 C: 似与游者相乐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 3 )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 ”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 ”,然后用“ , ”,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5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 “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 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 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⑩和 ⑭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 4 )第⑩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 )文章⑥~⑩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刘亮程“乡土散文”主题阅读
(一)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
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
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A)。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节选自《与虫共眠》)
(二)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B)。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节选自《对一朵花微笑》)
(三)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做一条小虫呢,在黄沙梁的春花秋草间,无忧无虑把自己短暂快乐的一生蹦跶完。(C)。许多年头都是一样的,麦子青了黄,黄了青,变化的仅仅是人的心境。
做一条狗呢?
或者做一棵树,长在村前村后都没关系,只要不开花,不是长得很直,便不会挨斧头。一年一年地活着。叶落归根,一层又一层,最后埋在自己一生的落叶里,死和活都是一番境界。
如此看来,在黄沙梁做一个人,倒是件极普通平凡的事。大不必因为你是人就趾高气扬,是狗就垂头丧气。在黄沙梁,每个人都是名人,每个人都默默无闻。每个牲口也一样,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村庄,谁还能不认识谁呢。谁和谁多少不发生点关系,人也罢牲口也罢。
(节选自《人畜共居的村庄》)
【注】刘亮程,新疆人,1962年出生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
( 1 )根据选文,将下面三个句子填入相应位置,并归纳散文阅读的一种方法。
作者情思的句子 |
相应位置 |
①虽然只看见漫长岁月悠悠人世间某一年的光景,却也无憾。 |
________ |
②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
________ |
③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 |
________ |
归纳读法:________。 |
选段 |
主要描述对象 |
生命状态 |
(一) |
虫子 |
________ |
(二) |
绿草、花朵 |
|
(三) |
驴、虫子、树 |
|
归纳特点:按理说,在西北高原广阔土地上劳作生活着的作家们,他们的文章里多写天山、绿洲、雪水河、白杨树,展现奇特雄浑的风景,神秘独特的民风。刘亮程则不然,他的文章多写________,表现了一种崭新的散文内容,“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 |
选段 |
句子 |
修辞 |
表达效果(二选一完成) |
(一) |
①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 |
拟人 |
________ |
(二) |
②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
作者站在草木的角度,感受它们的生长状态,表现了草木虽无高大茂盛的生命,但依然简单而满足的生命状态。 |
|
(三) |
③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 |
________ |
|
归纳特点:________。 |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