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快乐王子》都是他的代表作品。B: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时,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了慧骃国。 C: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欧·亨利,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伊索寓言》主要为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为主的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作。 |
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里? C: 母亲总爱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 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多么优秀的孩子,_________是大人,_________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_________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了。 B: 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 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 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
4、 |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②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 ③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④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 A: ②④③①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
5、 | 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 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
6、 | 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A: 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 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 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 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
7、 | 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B: 伶仃(dīng) 金窖(jiào) 葱茏(lóng ) 窸窣(sū) C: 清洌(liè) 蹂躏( lìn) 喑哑(yīng) 背篓(lǒu) D: 迸溅(bìng) 堕落(duò) 雏形(chú) 禀告(bǐn) |
8、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的大块飞机碎片,证实是坠入印度海的马航MH370客机残骸。 B: 在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后,部分地区开始陆续实施发布细则。 C: 继微信3月开始收取体现手续费后,支付宝也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手续费。 D: 沉迷网络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切忌不要沉迷于网络。 |
9、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车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研发自主技术的国家。(把“第四个“放在”成为“前面)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句子最后加“的活动“) C: 上下几千的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把“不是”改为“是”) D: 有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把“购置了”改为“购置的”) |
10、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秽(huì)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òu) B: 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 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 纠纷(jiū) 累赘(zhuì) 炽热(chì) 深恶痛绝(è)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问,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或翻卷)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狗的牙 D: 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A: 乃记之而去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见渔人,乃大惊 D: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 【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 【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 【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解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
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
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为什么都忙得汗流浃背?
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苞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苞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
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诱惑,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
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
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
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眼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
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
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
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当时不是已经传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么?”
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它鼠类,他们的洞穴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卧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
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醒过来。
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
我的父亲对我说过,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
( 1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分析)。
( 3 )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①_______(A勉励 B鼓励 C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②_______(A珍贵 B贵重 C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 1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3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