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

A: 暴发 抚养 盈利
B: 暴发 赡养 营利
C: 爆发 赡养 盈利
D: 爆发 抚养 营利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加点的“在、这、最、深远”词性分别是介词、代词、副词和形容词。
C: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显得有气势,感情强烈。
D: 《孙权劝学》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是君主对大臣的爱称,“孤”是大臣对君主的尊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菜(hūn)进(duó)出(yǎo)
B: 阔(chuò)水(chān)唠(dāo)
C: 唐(tuí)笔(yàn)咸(hēn)
D: 洒(chàn)门(kǎn)包(pǔ)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上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C: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D: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凄然 凋谢 不怀好意 鹤立鸡群
B: 缰绳 雄跨 交头结耳 筋疲力尽
C: 躁热 防御 长途跋涉 纵横决荡
D: 荧光 顾忌 自出新裁 张目结舌
6、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飞机即将进入跑道起飞,机长要求乘客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一位乘客还在用手机玩游戏,空姐走来劝阻他,她应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关闭您的手机。
B: 请注意自己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航空安全条例。
C: 请你立即关机,你想害死大家吗?
D: 机长的要求没听到吗?请遵守社会公德。
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载(zài) 推祟 重峦叠嶂(chóng) 俯仰生姿
B: 纤维(qiān) 题拔 摩肩接踵(zhǒng) 自出心裁
C: 雕镂(lòu) 嶙峋 络绎不绝(yì) 春寒料峭
D: 遒劲(jìn) 斟酌 亭台轩榭(xiè) 因地置宜
8、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公孙衍张仪(qǐ)不诚大丈夫(zāi)?(《富贵不能淫》)
B: (sùn)发于(quǎn)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惩山北之(sè),出入之(yū)也。(《愚公移山》)
D: 祝(zī)侯徐厉为将军,军(jí)门。(《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抵砺 再接再励 跋涉 窒息
B: 卓见 张惶失措 狼藉 殷勤
C: 妥帖 物事人非 惹是生非 辑录
D: 镌刻 查无音讯 踌躇 鲜腴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lóu) 踪(jì) 阔(chuò) 坦荡如(dǐ)
B: 留(zhì) 衣(suō) 新(biān) 戏(xuè)
C: 禁(gù) 田(pǔ) 哑(àn) 污(huì)
D: 嚷(xuān) 润如油※(gāo) 襁褓(qiáng bǎo) 形(j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 2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

【丙】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 1 )选出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湖中焉得有此人 万象
B: 明公以孝治天下 来日
C: 君不能共忧之,何 太守
D: 籍由是不世事 世无争
( 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4 )《世说新语》一共有三十六门,根据你对乙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乙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哪一门?( )
A: 文学
B: 雅量
C: 自新
D: 任诞
( 5 )酒能浇愁也能助兴,你认为甲文中的张岱“强饮三大白”、乙文中阮籍“饮酒二斗”和丙文中“醉六十日”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从中分别可以看出张岱和阮籍怎样的性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 1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思想观点。
( 2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一处作分析。
( 3 )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
( 4 )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你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

【资料链接】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成员留言

网友“似水在流年”: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网友“小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一条宽阔的缺乏风景的街道,除了偶尔经过的公共汽车、东风牌或解放牌卡车,小汽手非常罕见,繁忙的交通主要体现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许多自行车轮子上的镀光已经剥落,露出锈迹,许多穿着灰色、蓝色和军绿色服装的人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两侧川流不息,这是一部西方电影对七十年代北京的描述-多么笨拙却又准确的描述。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车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国。

②电影镜头遗漏的细部描写现在由我来补充。那些自行车大多是黑色的,车型为二十六寸或者二十四寸,后者通常被称为女车,但女车其实也很男性化,造型与男车同样地显得憨厚而坚固。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普通的黑色的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它们主要由三个品牌组成:永久、凤凰和飞鸽。飞鸽是天津自行车厂的产品,在南方一带比较少见。我们那里的普通家庭所梦想的是一辆上海产的永久或者凤凰牌自行车。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③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④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起码有几千辆自行车摆放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记住了它摆放的位置,但车辆管理员总是擅自搬动你的车,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在惊慌中感受了当时中国自行车业的切肤之痛:设计雷同,不仅车的色泽和款式,甚至连车锁都是一模一样的!我找不到我的自行车了,我的钥匙能够捅进好多自行车的车锁眼里,但最后却不能把锁打开。车辆管理员在一边制止我盲目的行为,她一直在向我嚷嚷:“是哪一辆,你看好了再开!”可我恰恰失去了分辨能力,这不怪我,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怎能不让我感到迷惑?

⑤到了七十年代末期,一种常州产的金狮牌自行车涌入了市场。人们评价说金狮自行车质量不如上海的永久和凤凰,但不管怎么说,新的自行车终于出现了。购买“金狮”还是需要购车券。打上“金狮一辆”记号的购车券同样也很难觅。不过,应了一句革命格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街上的许多人家后来品尝了自行车的胜利,至少拥有了一辆金狮,而我父亲也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关系,给我们家的院子推进了第三辆自行车——他不要“金狮”,
主要是缘于对产品天生的怀疑,他迷信“永久”和“凤凰”, 情愿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

⑥ 第三辆车是我父亲替我买的,那是一九八零年我中学毕业的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叉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⑦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⑧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二十六寸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⑨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

⑩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一张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你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⑪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我也赶路,没有留心那父女俩一路上说了什么,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⑫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⑬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 1 )作者回忆了哪些有关“自行车”的往事?请分点概括。

①我总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擦拭他的自行车。

②________

③第一次骑车上街,差点没有找到父亲的自行车。

④________

⑤自行车被偷后,我买了一辆自己喜欢的自行车。

⑥________

( 2 )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他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 3 )以下哪一个句子更适合填到第⑦段的空缺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频,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 4 )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5 )文末⑪⑫⑬用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个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___________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主席发问:“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主席回答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继续更新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