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写于普法战争时期。 B: 《春望》写于开元盛世,诗歌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C: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D: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
2、 | 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 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惘然(mǎng) 强聒(qiánɡ) 拜谒(yè) 栈桥(zhàn) B: 拮据(jié) 腆着(tiǎn) 摧残(cuī) 勾当(gòu) C: 怨怅(zhàng) 作揖(jī) 羞赧(nǎn) 筵席(yán) D: 女婿(xù) 撩逗(liáo) 掺杂(cān) 惩罚(chěnɡ) |
4、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嬉闹(xǐ) 拮据(jū) 怒不可遏(è) 锲而不舍(qì) B: 谀词(yú) 恣睢(zì) 气吞斗牛(dǒu) 廓然无累(lěi) C: 妖娆(yáo) 睿智(ruì) 恪尽职守(kè) 翘首以待(qiào) D: 田圃(pǔ) 亵渎(xiè) 润如油膏(yùn) 强聒不舍(tián) |
5、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B: 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 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 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各得其所 风流倜傥 翻来伏去 贪婪 B: 人生鼎沸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尴尬 C: 高枕而卧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憔悴 D: 众目睽睽 怦怦直跳 由然而生 蝉蜕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喑哑(àn) 感慨(kǎi) 尴尬(gà) 鲜为人知(xiǎn) B: 扶掖(yè) 拮据(jù) 佝偻(gōu) 鞠躬尽瘁(cuì) C: 阴霾(mái) 蹒跚(pán) 归省(xǐng) 忍俊不禁(jīn) D: 单于(chán) 襁褓(qiǎng) 宽恕(shù) 咬文嚼字(jué) |
8、 | 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_______过孤独,_______过孤独, _______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得到了升华,获得永恒的价值。 B: 把握和拥抱 体验和认识 遭遇和感受 C: 遭遇和感受 体验和认识 把握和拥抱 D: 遭遇和感受 把握和拥抱 体验和认识 |
9、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B: 东兰的一山一水,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C: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同学们自身的努力。 |
10、 | 下列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C: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 《河中石兽》给我们一个启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矣。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荻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注释】①即戎,指参军。 (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①能鸣善舞 ________ ②即时敛兵授甲 ________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 ________ ④命鼓行而进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
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推广。
二,________________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三,助推国民经济
⑦如今,上至航空航天,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⑧据统计,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5000家,2010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跃升至4000亿元。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⑨同时,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北斗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将落户“大虹桥”。“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百姓生活。
⑩目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直接“导航”百姓生活。但专家同时指出,北斗系统仍然要大力研发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专家表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系统,期待北斗导航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 1 )请给第二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
( 4 )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请你预测:北斗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将会上演怎样的“精彩演出”。链接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链接二:交通运输部要求9个示范省份的大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2013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导航车载终端。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 )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1 )选文中有四处(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这句话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行文自然流畅。
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