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 ④①③⑤②B: ④①⑤③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②④⑤③ |
2、 |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遮蔽 骄媚 嘹亮 花枝招展B: 分歧 沐浴 吝啬 笑嬉嬉 C: 高邈 搓捻 云宵 各得其所 D: 萧瑟 化妆 彩棱镜 迫不及待 |
4、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电影《爸爸去哪儿》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明星爸爸和萌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被称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赢得观众广泛赞誉。 C: “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D: 第二届青奥会“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理念激发着青少年的热情,大家翘首以盼。 |
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 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
6、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 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
7、 | 根据课文《科学与艺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具有议论特色的序言。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B: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先提出论点摆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下分别从艺术、科学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尾又总述二者的异同,给人以清晰的条理性。 C: 本文的论证方式多样,既有事实论证,又有道理论证,二者结合,充分论证了本文的论点。 D: 科学和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作者旁征博引,以充分的事例证明两者间有本质区别,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
8、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鉴 抑扬顿措 待人接物 一丝不苟 B: 如梦初醒 深恶痛绝 杳无消息 舰艉 C: 眼花瞭乱 殚精竭虑 教诲 忙碌 D: 摧枯拉朽 狼籍 不辍 妯娌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山坡上,一个牧童牵着牛在吃草。B: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 虽然我省尚未发现H7N9病毒感染者,我们就要严加预防。 D: 连续几场大雨,我市旱情彻底得到了缓解。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 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 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 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
古诗阅读 南 邻 杜 甫 锦里①先生乌角巾②,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③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④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②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③航:小船。④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 1 )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________”。( 2 )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 1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 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 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 2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3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 1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 ——________—— 重拾希望 ——________—— 十分感激
( 2 )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并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 1 )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 2 )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 3 )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阿伦尼乌斯是瑞典化学家,就是他创立了物理化学。我轻的时候。他发现了电离理论并把它告诉了母校的老师,却遭到了母校老师无情的讽刺,他的论文也被学校学术委员会否决。可是,阿伦尼乌斯始终充满自信。他把论文潜心修改后,寄给了欧洲四位有名的化学室,终于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其中一位化学家在给阿伦尼乌斯的信电中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执着最有才气的年轻人。阿伦尼乌斯受到了极大的我舞,继续丰富自己的电离理论,终于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自信,是成功的保障;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肯努力有才华的年轻人要给予鼓励。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