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潍坊七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没有差别的一组是( )
A: 使人称 非常感
B: 明日 , 徐公来 明日这班车才能到达
C: 天子先驱至 李大钊是红色革命的先驱
D: 上自劳 他是个
3、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轩榭 骇人听闻 饶恕 毛骨耸然
B: 招徕 沥尽心血 告磬 引颈受戮
C: 琐屑 相形见拙 苍茫 重峦叠嶂
D: 旁骛 一代天骄 丘壑 粗制滥造
4、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 , 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B: 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C: 这部著作是他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D: 他是我师傅的老邻居,师傅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谁的性格怎样,他都一清二楚
5、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②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

③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

④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⑤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A: ①⑤②④③
B: ③④⑤②①
C: ①②⑤③④
D: ③④①②⑤
6、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B: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倍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D: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7、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nuò) 色(dài) 紧(bēn) 鸟(cháo)
B: 忽(shū) 腾(fèi) 曲(quán) 形(zhuī)
C: 那(chà) 蓄(zhù) 托(hōn) 声(zhàn)
D: 主(zǎi) 黄(yūn) 亮(liáo) 狭(zhǎi)
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 , 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必经之道)
B: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C: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D: 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工作,从事)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他们已经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

②他们没经历过太多风雨,也很少遭遇磨难,一直在顺风顺水中成长

③曾一度被怀疑能不能肩负未来

④一些90、00后,曾被贴上“自我”“个性”“缺少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的标签

⑤经过这次大考,富有朝气、充满力量、勇于担当的90后、00后真正成长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⑥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洋溢着激情,散发着力量,无惧生死,直面挑战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④②①③⑥⑤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②④①⑥⑤③
10、下列文句内划线字的字音,依次与下面选项中文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①院中一棵大树遮天蔽日,将四周一圈房屋护在一片绿荫之下。

②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怒斥子手,痛骂反动派。

③爬山虎的叶子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地向前伸展。

A: 媲/烩/档
B: 蓖/刿/裆
C: 批/脍/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
书 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 1 )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 2 )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

竹柏影也 盖:________ ④皆可以 饱: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 3 )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4 )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 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节选自《课外阅读》)

( 1 )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 2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 出下文说明内容。
B: 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 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 3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 4 )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选择

海啸来得毫无征兆,它们瞬间漫过了马塔尔监狱高高的围墙,刺耳的警报和狱警以及犯人们的厉声尖叫被巨大的海浪撕得粉碎。

监狱长海尔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就将葬身海底。海尔墨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留给海尔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沮丧地瘫坐在椅子上,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墨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斯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们暂时逃生去吧!最后请大家迅速撤离,愿上帝保佑我们都能平安!”海尔墨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斯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唯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海尔墨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继续杀人越货吗?我是监狱长,我可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说完,海尔墨激动地往门外跑。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墨完全被这个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给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桌:“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四号囚室的钥匙就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

巨大的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快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们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马塔尔监狱所有的死囚带着对生的渴望,呼啸着从那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身旁游过。

可怕的海啸在冲毁了不计其数的房屋、道路和农庄,在夺走了大约一千五百多入的性命后终于退去,一切又重归宁静,马塔尔监狱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一拨拨当初被放走的犯人都回来自首了,他们被登记后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里,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搜捕死囚的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可怜的鲁米斯戴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熟悉的四号囚室。“没有一个死囚会选择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墨“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激愤。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荷枪实弹的军警迅速包围了刑场,那些原本在人们眼中凶神恶煞的死囚,此刻显得那么平静,他们没有反抗,干脆利落地报出了代表死囚身份的号码。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可是监狱长海尔墨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那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很快监狱查清楚了两名犯人的资料。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勇敢地站出来吧!为了洗清罪恶!”可是5分钟过去了,l0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最终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已经证实了他们的身份。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被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83名死囚在军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尽管等待他们的还是死亡的命运。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他们将永远背负着无法洗去的罪恶;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他们向人们证实,信任唤醒了他们那还未完全泯灭的良知……

( 1 )通读全文,试理解本文题目“选择”的含义,并说说其中揭示的道理。

( 2 )请认真揣摩、品味文章第一段文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描写的作用。

( 3 )本文在刻画老狱警鲁米斯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写了监狱长和众狱警。你认为文章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 4 )本篇文章主要写了“海啸的来临”、“海啸造成的损失”、“海啸消退以后”等方面的情节,这些情节写得有详有略,其中略写了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文章这样安排详略的目的是: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情?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城里看不到初生的太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