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市济阳县济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 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móu) 蓬(gāo) 猎(shòu) 龙吟凤(huì)
B: 笑(shěn) 钉(mǎo) 喻(pì) 相形见(chū)
C: 朴(chún) 尺(zhǐ) 和(xù) 美味佳(yáo)
D: 门(méi) 荠(bí) 家(péi) 即物起(xìng)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阴(huì) 据(jié) 恣(suī) 上欺下(mèi)
B: 落(yǔn) 笑(chī) 桥(jiàn) 根深固(dì)
C: 取(jí) 骗(kuāng) 缩(shè) 咬文字(jiáo)
D: 难(jié) 然(wǎng) 狡(jí) 斯底里(xiē)
4、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渡荆门送别》——杜牧——唐代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昆明的雨》——汪曾祺——当代
D: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法国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遇见通情达理的人,我们当然感到趣味无穷;遇见怪诞不经的人,我只当散心取乐。
B: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两篇课文的主题大相径庭,都是歌颂母爱、赞美母亲的作品。
C: 语文老师上课生动幽默,他张牙舞爪的表演令大家忍俊不禁。
D: 夏令营活动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流连忘返,留下了泪水。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战国策》,它以记述纵横家策士等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为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描述事件。
B: 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他一生的创作大多能显示其独有的讽刺性幽默和诙谐。
C: 《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
D: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是指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己”属于“地支”,“亥”属于“天干”。
8、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钱塘湖早春的轮廓。
B: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了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C: 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
D: 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了诗人喜爱大自然、排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诚惶诚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 , 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C: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杂乱无章
10、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悍(piáo) 教(cì) 连(qiáo) 风雪途(zǎi)
B: 农(diàn) 窕(yáo) 波(wò) 首以待(qiáo)
C: 鸣(háo) 怪(chēn) 俯(kàn) 仰之高(mí)
D: 绕(yíng) 遒(jìn) 子(méi) 越代庖(z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多雨的江南

江南多雨——呵!我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无声的极细极细的雨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不知不觉便湿了窗棂和花裙的雨

多雨的江南有泥泞的小路

有叼鱼郎掠过时滚动着水珠的团荷

有散发着温热气息的水牛粗糙的皮肤

有湿润的故作愁态的紫丁香和野百合

有带点儿哑声的小花狗亲昵的嗓音

有不肯上升而四处弥漫的柴草淡蓝色的烟气

有平静的游鱼吐出一圈圈的泡沫的池水

哦,多雨的江南有恬静的积雨云般的思绪

多雨的江南有好多好多湿漉漉的记忆

有采莲船摇荡的记忆

有地米菜清苦的记忆

有桃花溪中洗衣的姐妹悄声说话的记忆

有杨柳岸边忧愁惜别的记忆

有河面上雨丝编织着火把和吆喝的记忆

有纸伞斜撑跋涉于泥泞的记忆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繁多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

江南是多雨的——我的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土地有好多好多的种子

多雨的江南的雨总在细细密密地同种子议论着

萌发的机缘……

( 1 )本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 2 )从诗中提供的信息看,江南的雨有什么特点?
( 3 )诗中为什么说江南的记忆是“湿漉漉”的?
( 4 )品析诗句。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

( 5 )你喜爱多雨的江南吗?试谈谈自己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凿洞。③大学:大学问家。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给以书________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邻舍有烛不逮
B: 匡衡勤学无烛
C: 与其佣作不求偿
D: 学时习之
( 3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书映光而读之
B: 资给
C: 人多书假余
D: 中有足乐者
(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5 )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________,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家书橱

陆其国

①四十多年前我刚工作时,单位在汉口路上,出大门穿过对面弄堂就是福州路,抬头可见上海旧书店、古籍书店;出后门则是九江路,穿过弄堂一拐弯,没走几步就是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如此优越的购书环境,于我真可用“老鼠跌进米缸里”来形容。尽管当时我工资少,但毕竟有了零花钱买书淘书。这对我来说便也是一种幸福。

②随着工龄增长,用来买书淘书的钱越来越多,我的书也就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每次看到我喜滋滋买书回家,母亲总要提醒我:“儿子,你不能把钱都用来买书,你要存些钱,以后总要结婚成家。”眼见书越买越多,母亲又开始告诫我:“家里摊得到处都是书,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③母亲的告诫对于我们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问题。当时我们家居住面积才19平方米,奶奶还在世,加上父母弟妹和我共7人,平均每人不到3平方米;再徒添我那些只进不出,不断叠加的书,真可说是书满为患。正是在那种窘迫的境况下,邻居汪阿姨及时向我施予援手,将他们家那只大碗橱,妙变成“书橱”来到我家。

④我们家那一带是上海老式里弄,我家住二楼,最高四楼,汪阿姨家就住四楼。汪阿姨有一儿一女,他们小我几岁,他们觉得我们家热闹,经常下楼来我家玩;我和弟妹也会去他们家玩。汪阿姨家那只碗橱上端玻璃移拉门,常常被我们拉来拉去玩耍,比谁用手拨得轻,门却滑得远,当然,这样玩肯定是趁大人不在的时候。

⑤我们渐渐长大,自然不会再这样顽皮,各自的兴趣也早已换了内容,比如我开始酷爱读书。书越买越多,但藏书却成了大问题。有一天,我对汪阿姨的儿子开玩笑道:“你们家那只碗橱卖给我做书橱就好了,贴墙放,容量大,又不占地方。”我当时兴之所至随口一说,过后也就忘了。不料几天后,汪阿姨在楼梯口看到我,把我叫住了。汪阿姨说:“你想要我们家那只碗橱用来当书橱”?我一时不知汪阿姨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赶紧纠正道:“我是说——买。”汪阿姨噗哧一下笑了,接着说道:“买什么呀买,一只旧碗橱,你真觉得可以当书橱,搬去就是了。”汪阿姨是认真说这话的,我当天就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我母亲觉得这只碗橱确实不怎么占地方,而且可以放不少书。不过从来不爱占人便宜的母亲说:“不能白拿人家汪阿姨的东西,你要的话也要付钱。”汪阿姨平时和我们家关系不错,她本不想要钱,但见我母亲态度坚决,只好同意。她说,随便给就行了。

⑥汪阿姨可以说“随便给”,我母亲可不会让我“随便给”。结果还是请了旧货商店(那时也叫寄卖商店)的一位估价师上门估价,我记得那位估价师一会戴上眼镜,一会摘下眼镜,围着那只碗橱上下里外仔细地瞧,仿佛在鉴别文物的真假,他还真以为只要他估出合适的价,我们就会把它送去寄卖商店。

⑦我感激汪阿姨一家对我的成全,也感激母亲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后来随着岁月流逝,社会发展,尤其是我成家后几经搬迁,书橱早已鸟枪换炮,原先那只书橱也早就送人。但那只“书橱”对我的润泽,却一直留在我的美好记忆中。

(2019年05月18日《新民晚报》,略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插叙孩子们一同玩闹的情景,体现两家之间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
B: 第⑥段,请估价师对碗橱估价的举动,体现母亲不占他人便宜的性格特点。
C: 文章围绕“书橱”叙述了“我”没有书橱、得到书橱、怀念书橱的过程。
D: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内容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 2 )赏析下面的词句。

①以至于后来每次看到我喜滋滋买书回家,母亲总要提醒我:“儿子,你不能把钱都用来买书,你要存些钱,以后总要结婚成家。”(赏析划线词)

②汪阿姨噗哧一下笑了,接着说道:“买什么呀买,一只旧碗橱,你真觉得可以当书橱,搬去就是了。”(赏析人物描写书法)

( 3 )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详细地介绍了我家窘迫的境况?
( 4 )文章结尾写道:“但那只‘书橱’对我的润泽,却一直留在我的美好记忆中。”请分析那只书橱对“我”的润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王树金


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4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1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6.有删改)

( 1 )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B: 古人佩戴香囊,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C: 香囊的制作工艺从材质上看,有布帛制香囊,玉制香囊,还有金属制香囊等。
D: 香囊的应用很广,可佩戴于身上或系于肘后,也可悬挂于帏帐中,甚至放到书箱中或厕所里,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B: 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祛恶气,避邪秽等文化含义,因此部分香草,香料具有驱虫防蚊的功能。
C: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
D: 除了布帛香囊外,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
( 3 )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
B: 本文按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工整,字数60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自演自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