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踌躇(chú) 颓(tuí)唐 狼籍(jí) 纵横决荡 B: 滞(zhì)留 蹒(pán)跚 遏(è)制 坦荡如砥(dī) C: 秀颀(qí) 炽(chì)热 倔(jué)强 恹恹欲睡 D: 濒(bīng)临 俯瞰(kàn) 鲜腴(yú) 潜滋暗长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B: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 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的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我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 B: 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清画质节目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C: 为了应对复杂的海上形势,保障我国领海安全,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 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送上了热搜,相关专家呼吁尽早解决中小学生欺凌时有发生。 |
4、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这次比赛经过大家的努力,适得其反的获得了第一名。 C: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李刚处处带头,他真是悲天悯人呀。 D: 王明做操很规范,循规蹈矩的,值得大家学习。 |
5、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他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朦胧派”较出名的诗人还有:北岛、顾城等。B: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观点,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C: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词又称“长短句”,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诗体,极盛于宋代。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信服 匿笑 遮敝 絮絮叨叨B: 委曲 烂慢 心绪 不可抗拒 C: 淡雅 寒战 祷告 形影不离 D: 徘徊 占距 援助 模模糊糊 |
7、 |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国别体史书。 D: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酷(kù)热 厌倦(juǎn) 暮(mù)色 B: 附和(hé) 突兀(wù) 嘲(cháo)笑 C: 哭泣(qì) 呻吟(yǐn) 凌(línɡ)乱 D: 警(jǐnɡ)告 犹豫(yù) 抽噎(yē) |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 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列问题。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_____ ②动心忍性__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④人恒过________ ( 3 )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4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句在全文有何作用?( 5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足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碳固定下来。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一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更为突出的例子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袭。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如果人为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碳溢出。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气候产生其他影响。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另外,气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并非如此。一旦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如果今天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 1 )阅读全文,说说科学家为了给地球降温,想到了哪些妙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就得乖乖的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但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 1 )通读全文,请从文章中找出各个时期作者对时间的感受。童年________——初中________——后来________——十几年前________
( 2 )文章题为《时间怎样的行走》,请从文中概括出时间行走的方式。( 3 )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两句话。①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②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 4 )如何理解“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互依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这句话?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人只有摆脱依赖,才能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模样。不少中学生一方面追求自主独立,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你有这样的经历或体会吗?
请从“独立”与“依赖”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