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市启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溅(bèng) 当(gōu) 首低眉(hàn)
B: 空(lòu) 蛮(hèng) 长短叹(xū)
C: 猎(shǒu) 荒(miù) 繁急管(xián)
D: 落(yǔn) 阴(lí) 寻章句(zhāi)
2、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 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 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若盛开,那是__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__。

A: 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 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 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 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到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父亲来了兴致,一件件给我们介绍起了那些国宝,直说得天花乱坠
B: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C: 乱扔烟头虽是小事,但就是这心不在焉的小过失往往会酿成大祸,近来各地就发生了多起因烟头而引发火灾的事件。
D: 前几天,小明和他大学的同班同学萍水相逢 , 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很高。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王》 杨绛 现代作家
B: 《最后一课》 都德 德国作家
C: 《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D: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 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是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繁 星》《春水》等。
C: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 家、教育家、慈善家。
D: 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7、

成语是凝结先哲的心血练就而成的,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港维多利亚港口展出的“大黄鸭”勾起了芸芸众生们的童年怀旧情结,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内地游客还专程赶往维港一睹“大黄鸭”的风采。
B: 最近,央视现场直播了新疆鄯善地区的海市蜃楼奇观,茫茫沙漠中忽然出现了绿树成阴、河流清澈的景象,转瞬之间又戛然而止 , 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C: 自安倍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鼓励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企图修改和平 宪法……这些行径之卑劣比起他的某些前任来真是有过之无不及
D: 在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获奖的节目,都是经过同学们的反复演练才妙手回春的。
8、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旗(zhì) 困(è) 契(kē)夫 战战(jīng)兢
B: (mú)样 (lüè)起 宽(yòu) (qiè)而不舍
C: (fēi)翠 烟(cōng) (piē)见 如坐针(zhān)
D: (rǔ)养 赔(cháng) (huī)下 不(xiè)置辩
9、文质兼美的书签不仅能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也带给我们诸多启迪与遐思。根据你的阅读印象,以下四枚古韵书签中的文字和人物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1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________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________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________。海洋的和平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A: 养育 就是 安危与共
B: 哺育 而是 生死与共
C: 孕育 而是 安危与共
D: 培育 就是 生死与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 1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 2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祖弹雀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讼:告状。②史官:古代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太祖见之( ) ②其所奏乃常事( )
③上怒,其故( ) ④上既惧又( )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太祖尝弹雀后园臣以尚急弹雀
B: 臣尚急于弹雀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C: 其所奏常事耳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 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 4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某臣”和宋太祖在性格或品质上各有什么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 , 那么恳切 , 那么热心 , 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①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 , 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②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 , 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 , 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 , 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⑤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⑥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 1 )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

( 2 )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

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

“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

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 3 )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

( 4 )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 5 )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美学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的,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会很伤心。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庄重。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节日,比如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者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地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幕下来。外要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特着。总然会看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有纷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地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⑨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

⑩直到令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本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

(选自2019年8月29日《新华日报》有删改)

( 1 )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①________,追求好看的美学;

②________,追求搭配的美学;

③外婆绣花,追求________。

( 2 )第⑤段中“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中“样式”有哪些含义?
( 3 )从描写的角度,结合原文和加点的词语赏析下列的句子。

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 4 )文章最后一段中饱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写一段话,说说你的内心感受。要求:200--3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只有失去的拥有-最永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