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苏州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寂静的春天》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研究鱼类和野生资源的海洋生物学家。
B: 该书对人类环保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卡森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C: 过分使用杀虫剂会制造“死亡之河”,长期缓慢的危害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D: 作者在书中较多使用科学专业术语,是为了证明科学一定会战胜自然这一现实。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劲(qiú) 维(xiān) 不折不(náo)
B: 丘(hè) 鲜(yú) 俯生姿(yǎnɡ)
C: 婆(suō) 然(qiāo) 深痛疾(wù)
D: 形(jī) 首(qiáo) 息敛声(bǐnɡ)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汉语中常见些敬辞与谦辞。对他人的女儿敬称为“令爱”,对自己的父亲谦称为“家父”。
B: 《散步》和《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感伤、压抑的,《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愉悦的。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

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B: 《天上的街市》——诗歌——郭沫若——中国
C: 《金色花》——— 诗歌——泰戈尔—— 法国
D: 《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 中国
5、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陟罚臧否(善恶) 性行淑均(公平,公正) 引喻失义(不合道理)
B: 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之(询问)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 平明之(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其咎(公布)
D: 咨善道(询问) 夜忧叹(早晨) 危急存亡之(时候)
6、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狩猎 邀请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B: 静穆 晦暗 人情世故 戛然而止
C: 滑翔 羁拌 水尤清冽 窈窕淑女
D: 雾霭 怅惘 海枯石烂 哀草连天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虽经岁月洗礼,儒学却一直薪火相传 , 不断发展。
B: 无论是讳莫如深的星空,还是渺小的灰尘,都是造化的杰作,展示出了大自然的智慧。
C: 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大水塘,蔚为壮观
D: 秦始皇陵内的百戏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给人以神气活现的感觉。
8、

下面各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衣guān 拮据jū 军guàn 维gōng
B: 钱zhuàn 虚qiān 反jié 鹃dù
C: 次lǚ述lǚ 囔 dū 车shà
D: 蹋zāo 无lài 占jù 女婿xu
9、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雾和霾有着本质的区别.雾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霾是指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B: 《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科学的运行机治,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蔽端。
C: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一带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联接着高高的远山。
D: 恒大队携客场全取3分的胜利回到广州天河体育馆,坐镇主场,以逸代劳,似有锐不可挡之势。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学校学生会正在为筹划本次“文化节”活动忙得焦头烂额,而身为学生会主席的陈易却在为自己的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一畴莫展。
B: 十年同窗的默契,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们两个完成了这个光荣而坚巨的任务。
C: 爷爷和从美国归来探亲的老战友终于见面了,刚刚坐下,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地互诉衷情期间不免长嘘短叹一番。
D: 初晨的白雪过后,俯瞰田圃,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田园风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______ ,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_______的艺术风格。

( 2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廉,故逐之。”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徧:________

②加: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杂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 3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 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 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 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事记忆

(美)诺拉·沃恩

①在中国的传说中,每月都有一种月令花,在新月之后的第五天庆祝。诗人常常在花期到来之日敲开院门,要求进屋吟诵花的诗歌。许多茶铺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来吸引顾客。在花的节日,我常在路过的时候,听到盲眼说书人在给下了工聚过来的人们讲花的寓言。

②正月的女主人是水仙花,二月是紫罗兰,三月是桃花,而三月是婚礼最多的月份。桃花在中国是婚礼的象征,正如橙花之于美国婚礼一样。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在桃花花期的节日中庆祝美好的姻缘。四月用牡丹来命名,但玫瑰才是这个月真正的主人。因为“牡丹是富贵人家的花,象征着财富和权力;而可爱的玫瑰则属于每一个人,她的美丽、优雅在乡野和庙堂面前毫无分别。”

③温柔的茉莉是五月的女主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主持六月;有治疗功效的凤仙花,主持七月;娇小却馨香扑鼻的桂花,主持八月;深得文人喜爱的菊花,居于九月;明亮欢快的金盏花,是十月的女主人;十一月的,则是山茶花;冬季开花的梅花,花瓣就像雪花一样,是属于十二月的花。

④哪种花都不能被忽视,但因为一年不过十二个月,于是在农历二月十二设有花朝节。

⑤花朝节的礼仪是走亲访友,互相赠送花的种子。花的生日适宜聚会。甚至不需要花园就可以举办花茶聚会。我认识北平一位体弱多病的中国小姐,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来料理一座花园,但是每年都举办花茶聚会。邻居家有一枝紫藤爬进了她的院墙。每年到了紫藤开花的时候,她就请朋友们来做客。有一年紫藤并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

⑥有能力的富裕人家,往往在聚会时举办盛大的花卉展览。展览通常从清晨开始,日落之后,院子里会点起丝绸做的灯笼,让大家尽情地欣赏花木之美。只要举止得当,逗留时间的长短全凭个人选择。

⑦中国人不喜欢插花,因此很少这么做。聚会上展示的花朵,或盆栽,或地栽,都仍在生长。几百年以来的诗词、绘画已经给每一种树木、藤蔓和植物赋予了象征意义,植物的摆放也受此影响。

⑧赏花会的目的是观赏鲜花,而玩纸牌或者打麻将则被视为下品。有的时候,会搭起露天戏台,表演那些赏花经典节目。有一回我参加了一个赏花会,那家的小孩穿上了花衣服,跳了一段即兴花舞。赏花会上,往往还会请擅于吟诵的人献上有关花的诗歌。

⑨花宴也颇受欢迎。林家在每年果树开花的时节会举办果树节。友人们结伴同游,从各地赶到宁波附近观赏杜鹃花。美丽的荷花在河中的浅湾打开郁金香形状的花骨朵时,很多家庭也会把宴席设在船上。

⑩我第一次受邀参加赏花会的时候,干妈告诉我着装的礼仪。“这样的场合每个人都要着盛装出席。”她说,“但是根据古老的礼仪,不宜穿得比花还要艳丽。出席赏花会的打扮应该讲究,干净、素雅、落落大方。奇装异服在花会上是不合时宜的。彬彬有礼的女主人与宾客们都知道,相聚是为了庆祝花开,衣着打扮如若分散了人们对花的注意力,是粗鲁无礼的。”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几百年以来的诗词、绘画给每一种树木、藤蔓等植物赋予了象征意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
B: 选文写了各种聚会都在花朝节时举办的情景,如在赏花会中人们观赏鲜花、表演节目、吟诵有关花的诗歌等。
C: 三月月令花桃花在中国是婚礼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在桃花时节的节日中庆祝美好的姻缘。
D: 选文通过对花事的回忆,展现了中国人对花的喜爱和珍视,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爱美、尚美、敬美的认同。
( 2 )简要分析本文用中国的传说来开头的妙处。
(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聚会上展示的花朵,或盆栽,或地栽,都仍在生长。(画线句子)

②有一年紫藤并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划线词语)

( 4 )融情于事,是本文一个写作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如何在叙述“花事”中表达情感。
( 5 )第③段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请分析莲花的寓意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要面临或大或小,或轻易或艰难的选择,而艰难且正确的选择常常让我们成长得更快更好。当我们在勤奋与懒惰、真诚与虚伪、善良与丑恶、坚强与软弱,坚持与放弃等一对对矛盾中经历纠结、艰难的心路历程并最终做出正确选择时,我们的成长便已真实而扎实地进行。

请以“艰难的选择”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600-800字;2思想情感积极向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冷色咖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