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中山市东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B: 便还家(通“邀”,邀请)
C: 便向路(沿,顺着)
D: 病终(寻找)
2、与原文一致的句子有( )
A: 窈窕叔女,寤寐求她。
B: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
C: 所谓伊人,在水之俟。
D: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城市免费 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 9000 个左右。
B: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C: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 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下面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的不二法门
B: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根深蒂固 , 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C: 文天祥一反以前南宋使节的前仆后继的态度,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流芳千古的民族正气之歌。
D: 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思了。
5、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xùn) 新(cù) 当(gòu) 物天择(jìng)
B: 责(jié) 文(cǎi) 晨(xī) 怏怏不乐(yāng)
C: 红(yān) 狼(jí) 枯(hé) 即物起(xìng)
D: 屏(zhàng) 薄(jí) 倒(tān) 而不舍(qì)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免 灾
B:
C: 宿
D:
7、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第二联为颈联。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这个句子的宾语是“昆明”。
D: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由俄国诗人普希金创作,其代表作为《叶甫盖尼·奥涅金》。
B: 《侯银匠》的作者是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受戒》。
C: 《给巴特勒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钦差大臣》。
D: 古代书信有很多叫法,如“书札、尺牍、尺翰”等,有时也称“帖”。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褓(qiǎng) 锢(jìn) 叱风云(chà) 不知所(cuò)
B: 祷(qǐ) 绕(yíng) 断壁残(yuán) 引受戮(jǐng)
C: 锁(jiā) 步(duó) 怏不乐(yàng) 既往不(jiù)
D: 蓄(zhù) 劣(zhuō) 相形见(zhuō) 萤映雪(náng)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作者在词中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B: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文章中的“我”就是鲁迅本人。
C: 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D: 《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文章抓住了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了对比的方法,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语:“沅水通波接武冈”中,点出了友人要到武冈去,诗人在龙标送行,“通波”指水路相通,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①
______。(赏析“接”字的作用)

小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小语:小文,阅读和分析完全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小文:小语,我觉得这首诗既然作为一首送别诗,应该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小语:我有不同看法。②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辄度指画军营处所________

②重其母________

( 2 )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

( 3 )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 1 )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沟沟坎坎。
( 2 )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3 )本文主人公老宋与课文《老王》中的老王有哪些相似之处?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花 事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花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1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

( 2 )请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

( 3 )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答:________

( 4 )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 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C: 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 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 5 )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拥抱
  题目二:成长的过程中有甜蜜有痛苦、有幸福有忧伤、有欢欣有烦恼……成长的过程一定有你独特的感受,请以“成长的滋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如选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横线上可填母亲、成长、梦想、阳光、春天等等,也可另选词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③思想健康,感情要真挚,努力做到有创意,有创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落幕の蕜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