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 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D: 《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2、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 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 感。

A: 辉煌 失落
B: 灿烂 失望
C: 绚丽 失重
D: 璀璨 失败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 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田圃________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②雨说,我来了,我来________四月的大地

③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________久了……

④当鱼塘寒浅________着游鱼

A: 冷冻 拜访 等候 停滞
B: 冰冻 拜访 等待 留滞
C: 冰冻 探访 等候 停滞
D: 冷冻 探访 等待 留滞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尉果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至陈 (等到)
B: 故不意也(通“措”放置) 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丧服)
C: 为信然(说) 利南海(全部取得)
D: 长跪而之(道谢) 食壶浆(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6、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 古代,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因此用“桑梓”代称家乡。
B: 我国将通过市场准入、金融等多方面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C: 据《新闻纵横》报道,截止昨天为止,困扰北方多地的雾霾已经持续6天。
D: 会议提出,要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息(zhì) 简(lòu) 不可当(dāng)
B: 要(sài) 蒙(mèi) 然不惊(qiǎo)
C: 发(bān) 宽(shù) 引高歌(háng)
D: 首(qiào) 息(bǐng) 叱风云(chà)
8、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
B: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曹刿论战》选自其中。
C: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
D: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 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 也不要盲目乐观。
C: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 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静谧 荧火虫 众目睽暌 根深帝固
B: 颓废 明信片 格物致知 重蹈复辙
C: 亵渎 摇控器 恪尽职守 刻骨铭心
D: 藻饰 绊脚石 涕泗横流 否极泰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相关问题。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1 )本诗的最后两句非常耐人寻味,请分析其所蕴含作者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 1 )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读书
疲倦 ④ 其人亦妄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

( 3 )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居家劳动也是一种教育

顾建军

①去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寒假结束之后,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各地延期开学。面对“加长版”的假期,面对各种空中课堂,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有必要改变一些地区防疫期间中小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增加居家劳动实践内容?

②对中小学生来说,疫情期间的长时间居家,一些小区、村庄的封闭式管理,一些亲戚朋友的“隔离”状态,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在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从居家的现实生活情境出发,在进行学科知识、体艺活动等远程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家庭的既有资源,进行适宜、适量的居家劳动实践,将会起到多方面的收获。适当的居家劳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防疫抗病能力,又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育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

③在中小学生居家劳动实践中,老师和家长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为抗疫做好物资保障的生产者、运输司机、快递小哥,日夜值守的社区基层工作者、网格员等等,他们用特别时期的特别坚守,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奉献之歌。因此,让学生学习全国战“疫”中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有利于为他们铺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④居家劳动实践,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家制宜、就家取材,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形式不拘,内容多样,包括居家整理劳动、家庭餐饮劳动、家庭绿植养护劳动、家庭手工制作劳动、家居环境改造劳动等。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溺爱与包办,孩子既缺少劳动的观念与习惯,又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据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题组2019年对全国3390位家长的调查,小学生一、二年级周一至周五平均家务劳动时间约为17.33分钟,三至六年级约为17.49分钟,初中生约为17.02分钟。这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因此,

⑤此外,学生居家劳动实践,还要注意引导他们讲究方式方法。居家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体力劳动,也是一种智力劳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劳动安全,强化居家劳动实践中的感悟、探究与创造,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安全劳动、创造性劳动,有利于他们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

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居家学习期间,倡导中小学生基于家庭环境,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和实施要求,进行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实践,对于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可行。

(有删改)

( 1 )结合上下文,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甲】第①段由当前的社会事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乙】第②段结合所处具体环境阐述居家劳动的作用。

【丙】第③-⑤段层层递进地论述了居家劳动的方法。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说说你对居家劳动实践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 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竞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侧、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忏然一动。竞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快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捧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一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冀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瞪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⑩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啊!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有改动)

( 1 )小说第③段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快手刘怎样的心理变化?

( 2 )小说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 3 )小说第⑩段中,我为什么要转移孩子们的视线。让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

( 4 )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 5 )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天涯何处无风景。只要你耐心去观察和体会,就一定会发现在你熟悉的地方也有许多亮丽的风景。

请你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脆弱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