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注]甲骨文 A: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 甲骨文的“春”,写作 ![]() C: 汉字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和“洋”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D: 隶书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 ||||||||||
2、 | 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杞人忧天》——寓言——列子——《列子》 B: 《纪念白求恩》——夹叙夹议——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C: 《天上的街市》——诗歌——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D: 《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印度 | ||||||||||
3、 |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竞选州长》。 B: 庄子,名周,宋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学家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C: 《一滴水经过丽江》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作者阿来原名杨永睿,当代藏族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格萨尔王》、《蘑菇圈》等。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作“诗经六艺”。 | ||||||||||
4、 | 下面空白处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南日岛山上奇石层层叠叠,置身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底。面海观潮,视线所及,银帆轻飘,白鸥竞翔, 。登高远望,会滤尽尘嚣和烦恼,聆听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 A: 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 B: 海天像一块无比巨大的幕布 C: 海天一色,壮阔无边 D: 壮阔无比的油画像海天一样 | ||||||||||
5、 |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 , 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B: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 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 , 自暴自弃。 D: 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终会拥抱大海。 B: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 , 这是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________、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________、安于现状;能力再强,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________、不思进取。 A: 置身事外 自甘平庸 踟蹰不前 B: 置之不理 自甘平庸 犹豫不决 C: 置之不理 自甘落后 踟蹰不前 D: 置身事外 自甘落后 犹豫不决 | ||||||||||
8、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A: ④②①③B: ③④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 ||||||||||
9、 |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B: 某些国家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
10、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迸溅 斟酌 眼花瞭乱B: 真谛 羸弱 芸芸众生 C: 娴熟 遮蔽 语无伦次 D: 臃肿 赫然 殚精竭虑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表达作用(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诗歌通过描绘景物,渲染出送别的凄凉 气氛。 ②李白听到朋友王昌龄“左迁”的不幸遭遇,当即写诗以慰藉,足见诗 人的侠肠肝胆。 ③诗歌着力强调了与友人相隔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浓厚感情。 ④“闻道龙标过五溪”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从中已传达 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⑤作者以初春时节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的景象,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 卜,给人以画面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 ( 1 )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两个四字短语。 ①犬牙差互( ) ②浩浩汤汤(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 ( 3 )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朗诵家童自荣先生曾朗诵《岳阳楼记》,原文的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他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 请你揣摩藏在原文句背后的意蕴 , 评说他这样处理朗读的好处。( 4 )假如你班要拍摄一部《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DV片,你作为摄像师,将如何忠实于原文,运用好你的镜头语言(怎么拍)?请说明。 ( 5 )现在你假借“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用《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中相关句子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 柳老先生: |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并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一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释】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 3 )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①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②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 5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日出》最后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 1 )选段中首句“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 2 )本选段是作者所写的景与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融汇在一起的?作文:
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忍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以为老师投来的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是一句话,当你遭遇挫折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时,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里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拟。600左右。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