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抉择(jué) 贴切(tiē) 纳闷(mēn) B: 核心(hé) 阻碍(aì) 堕落(duó) C: 趋势(qū) 干预(yù) 丰硕(shuó) D: 膏药(gāo) 烦琐(suǒ) 剥削(bō) |
2、 |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歌以咏志( 歌吟 ) 风正一帆悬(挂) B: 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 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 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
3、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他只好喝下这自己酿造的苦酒。 B: 他不得不只好喝下自己酿造的苦酒。 C: 他岂能喝得下这自己酿造的苦酒? D: 他只能把自己酿造的苦酒喝下去。 |
4、 | 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 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敝、鄙、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陛下”等。 C: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创作的一部历史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也安排了大段独白来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D: 即席讲话有时与学习水平高低关系不大,却与能否熟练运用即席讲话的技巧密切相关。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桑梓 联袂 坐标系 如雷贯耳 走投无路 B: 拜谒 端祥 侯车室 面面厮觑 腐草为萤 C: 恪守 瞋怒 座右铭 置之不理 不可名状 D: 诓骗 骈进 电磁炉 郑重其事 眼花晾乱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敌军。 B: 愈是环境复杂,愈是杂音喧嚣 , 我们就愈是要牢记初心、彰显定力。 C: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D: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焙烧(bèi) 拮据(jū) 寒噤(jìng) 言简意赅(gāi) B: 晦塞(sè) 精髓(suí)) 摇曳(yè) 探骊得珠(lí) C: 作梗(gěng) 嗤笑(chī) 纤细(qiān) 鄙夷不屑(xiè) D: 惘然(wǎng) 参差(cēn) 恣睢(suī) 无关宏旨(zhǐ) |
9、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 ) A: 少年 B: 青年 C: 壮年 D: 老年 |
10、 | 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C: 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D: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挑灯细看 曲有源
( 1 )本诗化解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古典诗意。这句话出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的词作________。 ( 2 )本诗读后给人新奇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运用了出人意料的句子。请你找出来。 ( 3 )本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 4 )谈谈你读本诗的感想。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 )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________(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________,语段乙节选自课文《________》。( 2 )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 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 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 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 3 )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________。 ( 4 )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 |
阅读《看云识天气》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节选自《看云识天气》)
茶之殇
顾文显
①客人在小木桌前坐下,黄阿财把一盏茶双手奉上。
②好茶!客人失声赞叹。他轻吹了一下茶雾,眯着眼凑近茶盏,一副怡然享受的神情。片刻,才用嘴唇沾了下茶汁,细品;再呷,再品;然后,饮一大口,微闭上眼,良久不出声。
③黄阿财紧张得如同一个等待判决的囚徒,大气不出。他想知道这位行止不俗的客人如何评价他的茶,却又不敢问,对方如果说出他最怕听的话,他情何以堪。
④“神品!”客人到底还是开了口,“好茶呀。此茶生于赤土地,日光温而不炽,早晚露水充足,当为茶林南边面临池塘,雾气蒸腾又被微风吹拂,围绕茶林……”
⑤“太对了!”黄阿财眼睛大了一圈。
⑥“此茶是明前茶,可惜采摘时淋了雨水。”
⑦黄阿财皱起眉头回忆,果然路途遇雨,尽管他把蓑衣蒙在茶篓上,可下坡时摔了一跤,蓑衣从茶篓上滑落,茶叶可不就淋了点雨。
⑧“先生真是神人。”
⑨“神人不敢,对茶略知一二吧。”客人微笑,“你这水也好,是山泉,山高至少五丈。”的确如此!黄阿财佩服得五体投地。
⑩客人边品茶,边点评,黄阿财不断换茶、换水,客人沾唇便点破,这茶长处在哪儿,瑕疵在哪儿,甚至烧水用的什么壶,壶中水多滚了片刻都一一细数,如亲眼所见。
⑪黄阿财活到四十多岁,接触的茶客不计其数,从来没见到甚至没想到有如此识茶的奇人,夸奖他的茶比夸奖他的儿女都让他欣慰,并且,人家夸得是如此得体。
⑫两人真是相见恨晚,话题离不开的就是个茶字。于是,客人提议,结拜为异性兄弟吧,黄阿财求之不得呀。
⑬“茶有高贵雅洁出世的气质,贤弟所植茶树,处处凝结心血,这茶如被皇上看到,一定封为贡品。”到此时客人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原来是途经此处去北方上任的知府!
⑭仁兄离开,黄阿财送上最好的茶,两人紧紧拥抱,泪洒襟袍。
⑮黄阿财对茶又多了些认识,他一片心思越发用在了茶上。他牢记对仁兄的承诺,分手之后,终日盼啊盼,直盼到新茶下来,必把最好的茶以祖传秘方密封,托商旅捎去北方,请仁兄品尝到他做弟弟的一片心意。哥哥也捎回一些北方的土产作为答谢。
⑯茶成了兄弟传送情谊的使者。
⑰一晃五年过去了。
⑱苦哇。少了茶,知音信息不知;而有了茶,渴望见面的感觉日炽,黄阿财一天比一天更思念仁兄,最后,达到茶饭无心的地步。他带上最精心采摘制作的好茶,亲自去北方探望兄长。黄阿财沿途只住鸡毛小店。饭后,旅客们并不马上入睡,大家天南地北闲聊,渐渐地话题就转到了赃官身上,说某知府如何如何吃人不吐骨头,地皮刮掉三分,百姓怨声载道……黄阿财听得呆了,那赃官不正是他以茶相知、朝思暮想的仁兄吗?
⑲黄阿财如何肯信这道听途说。仁兄品性高雅,言行卓尔不凡,不入俗流,必是有人因妒生恨,中伤于他。他次日起大早赶路,把双耳用棉团塞上,不听那些流言蜚语。
⑳然而塞住耳朵,却不能捂住双眼。进入仁兄管辖的境内,黄阿财看到的是田地荒芜,满目苍凉,路人骨瘦如柴,有许多更是拄棍挎筐外出乞讨。他把棉团扯出,这回灌入双耳的全是祖咒他那仁兄的恶言恶语,人们把那位知府称作瘟神,家家茅房里竖着一块木牌,写着“瘟君正位”
……
㉑黄阿财浊泪如雨。
㉒为什么还要面见本人验证呢,把辖下的百姓治理到如此贫穷,此官不杀,天理何在,然而,这不是他一个百姓能做到的。
㉓黄阿财再不向前一步。他找了个无人管理的臭水塘,把茶叶丢进污水里,嘴里喃喃道:“他本来可能是一撮好茶,只不过经世俗这浊水浸泡,并且泡得太久,味道焉能不变……”
㉔黄阿财回乡,一把火将茶林点燃。乡邻们谁也劝不住。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11期)
①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
②按“期待——破灭”的心理线索来梳理。
知识卡片
铺陈是一种写作手法,也称铺叙、陈述,即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它的好处是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为文章蓄势。
________
( 3 )下面这段文字是原文的结尾,有人认为没有这个结尾,文章更简洁;也有人认为,有这个结尾,文章的主旨更明确。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乡邻们说,茶无非是棵树。他说,不,树通人性。当年那赃官在茶林中行走,经他沾染的茶就算再醇,也为欺世之味,不毁掉重植,他情何以堪!
________
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 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自己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至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