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云霄 娇揉造作 分歧 重蹈复辙 B: 秀颀 吹毛求疵 遏制 名副其实 C: 蔓延 消声匿迹 盘桓 自出心裁 D: 遒劲 分崩离析 漩窝 不屑置辨 |
2、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B: 在2016年4月中旬的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人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 , 人欢鱼跃。 C: 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 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
4、 | 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艾青的大量诗作,诗作朴实而富有韵味。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的成长历程,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笔记体小说。它生动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 D: 《简·爱》中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读者从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
5、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 B: 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 C: 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 D: 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 |
6、 | 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 ) B: 妙手偶得 C: 巧妙绝伦 D: 异想天开 |
7、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B: 是不常见的东西难画呢?还是常见的东西难画? C: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D: 我们会面的时候,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条纹。 |
8、 |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B: 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 D: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
9、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十多年前余光中先生曾到南宁讲学,应听众要求朗诵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 B: 在中考备考的紧张日子里,同学们依然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相敬如宾。 C: 谈及我校选手在此次比赛中的竞争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 , 也不能盲目乐观。 D: 漓江书院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爱阅读的市民流连忘返。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国际田联百米大战的冠军。 B: 在市运会开幕式上,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 , 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C: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 在广安市“我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征文比赛中,我们只有异想天开 , 才能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
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1 )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 )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①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 ②宁读如故________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3 )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祥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灯 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父母,长辈、老师、亲戚、朋友、同桌、敌人、身边的陌生人,他们都给予过自己关怀,值得感谢。
请以“感谢 ▲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