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扁,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扁下了。 B: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慵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C: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D: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塌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嬉嬉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
2、 | 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 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③既然钟情于玫瑰 ④既然选择了远方 A: ④③②①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
3、 | 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揠苗助长(yà) 婆娑(suō) 猗郁(qí) B: 蕈菌(xùn) 涸辙(hé zhé) 瞥见(piē) C: 皱缬(xié) 明眸(móu) 什刹(chà) D: 掬(jū) 镐(gǎo) 惺忪(xīng shōng)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重。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
5、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B: 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 , 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C: 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 , 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D: 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 也不宜“一刀切”。 |
6、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领导榜样示范,群众不甘落后,上行下效 , 社会一片风清气正。 B: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达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C: 面对“木里火灾”,我们怎能无动于衷?30位教火英雄的电视画面,让我泪流满面。 D: 为了一道数学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这样碌碌无为让我痛心疾首。 |
7、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是 在劳动合同期内的,不存在试用期满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 ②深陷漩涡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日前对媒体表示,针对今后 不再回应,并表示自己主动提出不参评今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 ③课本 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而你 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 B: 包涵 置疑 固然/如果 C: 包涵 质疑 不仅/即使 D: 包含 置疑 不仅/即使 |
8、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B: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 即使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不能进行认真分析,寻求它们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难写出好作品的。 D: 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
9、 | 语文大厦由文砖字瓦砌成。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蕾 苍穹 风筝 推敲【名词】 B: 美滋滋 沉甸甸 空荡荡 急匆匆【形容词】 C: 芝麻开花﹣﹣节节高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歇后语】 D: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歇后语】 |
10、 | 北岛写于1976年的代表作_______,代表了青年一代的声音。( ) A: 《相信未来》 B: 《土地》 C: 《回答》 D: 《一代人》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A: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 B: “长恨”二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 C: 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退隐之后的洒脱心态。 D: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愉悦的心境。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②,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也。昔滕子京以庆帅③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④,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⑤,子京增堞籍兵⑥,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⑦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注释)①鹅溪连:古代一种有名的绢帛。练,白色的绢帛。②炮车云生:状如炮车的云升腾起来。③庆帅:滕子京到岳州之前任职庆州,统帅军队。④请大合乐落之:请求典礼大乐庆祝落成。⑤定州之役滕子京任职庆州前为泾州知州时,于宁夏定川寨于西夏的一战。⑥增堞(dié)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兵。⑦文法吏:执掌刑法的官吏。 ( 1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和《游岳阳楼记》中都有“左迁”一词,请用《岳阳楼记》中的一个词语来解释文中“左迁”的意思。左迁: ( 2 )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 千 帆 结 阵 而 来 亦 甚 雄 快 ( 3 )结合下面(宋史·滕宗谅传)的两个链接,概括滕子京在调任岳州知州前的遭遇。(链接一)……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链接二)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 |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童蒙须知》
( 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要求: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