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无锡市东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岁左右。
C: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D: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穴居了四年的蝉,只有短暂的生命在阳光下________。茫茫黑夜中,它们________地等待,从来不知清晨________的光芒,亦不知暮色如约而至的守诺。它们不知春夏秋冬演绎颜色的变幻,不知风花雪月诉说世间的传说。它们只是等候,而后________。


A: 开放 静静 幽微 重生
B: 绽放 静静 熹微 复生
C: 绽放 寂寞 熹微 重生
D: 开放 寂寞 幽微 复生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时代一些无良知的网友为了引起网民围观和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消息。
B: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对蜜蜂、飞蛾、蝴蝶等芸芸众生造成伤害,进而使生态失衡。
C: 各领域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具有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创造力。
D: 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在叙利亚等地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在当地平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
4、

根据句意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惟有两者和谐统一的人,才算得上又富又强的人。
①能否在精神上坚定地保持同步富裕 ②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富有
③主要还得看他在物质富裕的同时 ④决不能单凭他拥有金钱的多少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
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shènɡ)的、让人垂(xián)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逞、变化多端的饮食世界将展现在你面前。
B: 孔乙己被人嘲笑是常有的。慢慢坐着喝的阔(chuò)者,取笑他的穷酸;四肢健全的短衣帮们讥讽他捞不到半个秀才,让其(tū)唐不安。孔乙己的命运真是悲惨之极啊。
C: 生命就像一江春水,有时会遇到悬(yá)峭壁的阻拦,这时请你不要徘(huái)不前,要勇敢地穿越它,你会收到柳暗花明的喜悦。
D: 不要轻(xū)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xié)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6、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我也到过泰山,拾级而上,肃穆与庄严瞬间降临。②这座山像鼎,祭天之鼎,君临天下,气势让凡俗之人俯首称臣。③在那山中,使我感念天地的养育与教诫之功。④人生天地间,敬畏、感恩是一切良善的起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 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8、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是( )
A: 教(huì) 筵席(yàn) 纷至来(tà)
B: 摇(yè) 能(chěng) 摩肩接(zhǒng)
C: 褴(lǚ) 脑(pàn) 如坐针(zān)
D: 望(liáo) 裂(jūn) 然而止(jiá)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B: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10、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瀑布》——宗璞——《铁箫人语》
B: 《虽有佳肴》 ——《礼记》——戴圣 ——东汉
C: 《贝壳》 ——席慕蓉 ——台湾作家
D: 《济南的冬天》 ——《老舍全集》——老舍——现代作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 1 )该词上阕中划线的三个词用得非常传神,请自选一个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 2 )“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 1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深入不毛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③会天大雨 ④为天下唱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3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用兵者在起兵前周密的准备和计划,【甲】文中诸葛亮起兵前在军事上的准备是 ,对后方朝政的安排是 ;【乙】文中陈涉的起兵计划是

( 4 )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事记忆

(美)诺拉·沃恩

①在中国的传说中,每月都有一种月令花,在新月之后的第五天庆祝。诗人常常在花期到来之日敲开院门,要求进屋吟诵花的诗歌。许多茶铺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来吸引顾客。在花的节日,我常在路过的时候,听到盲眼说书人在给下了工聚过来的人们讲花的寓言。

②正月的女主人是水仙花,二月是紫罗兰,三月是桃花,而三月是婚礼最多的月份。桃花在中国是婚礼的象征,正如橙花之于美国婚礼一样。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在桃花花期的节日中庆祝美好的姻缘。四月用牡丹来命名,但玫瑰才是这个月真正的主人。因为“牡丹是富贵人家的花,象征着财富和权力;而可爱的玫瑰则属于每一个人,她的美丽、优雅在乡野和庙堂面前毫无分别。”

③温柔的茉莉是五月的女主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主持六月;有治疗功效的凤仙花,主持七月;娇小却馨香扑鼻的桂花,主持八月;深得文人喜爱的菊花,居于九月;明亮欢快的金盏花,是十月的女主人;十一月的,则是山茶花;冬季开花的梅花,花瓣就像雪花一样,是属于十二月的花。

④哪种花都不能被忽视,但因为一年不过十二个月,于是在农历二月十二设有花朝节。

⑤花朝节的礼仪是走亲访友,互相赠送花的种子。花的生日适宜聚会。甚至不需要花园就可以举办花茶聚会。我认识北平一位体弱多病的中国小姐,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来料理一座花园,但是每年都举办花茶聚会。邻居家有一枝紫藤爬进了她的院墙。每年到了紫藤开花的时候,她就请朋友们来做客。有一年紫藤并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

⑥有能力的富裕人家,往往在聚会时举办盛大的花卉展览。展览通常从清晨开始,日落之后,院子里会点起丝绸做的灯笼,让大家尽情地欣赏花木之美。只要举止得当,逗留时间的长短全凭个人选择。

⑦中国人不喜欢插花,因此很少这么做。聚会上展示的花朵,或盆栽,或地栽,都仍在生长。几百年以来的诗词、绘画已经给每一种树木、藤蔓和植物赋予了象征意义,植物的摆放也受此影响。

⑧赏花会的目的是观赏鲜花,而玩纸牌或者打麻将则被视为下品。有的时候,会搭起露天戏台,表演那些赏花经典节目。有一回我参加了一个赏花会,那家的小孩穿上了花衣服,跳了一段即兴花舞。赏花会上,往往还会请擅于吟诵的人献上有关花的诗歌。

⑨花宴也颇受欢迎。林家在每年果树开花的时节会举办果树节。友人们结伴同游,从各地赶到宁波附近观赏杜鹃花。美丽的荷花在河中的浅湾打开郁金香形状的花骨朵时,很多家庭也会把宴席设在船上。

⑩我第一次受邀参加赏花会的时候,干妈告诉我着装的礼仪。“这样的场合每个人都要着盛装出席。”她说,“但是根据古老的礼仪,不宜穿得比花还要艳丽。出席赏花会的打扮应该讲究,干净、素雅、落落大方。奇装异服在花会上是不合时宜的。彬彬有礼的女主人与宾客们都知道,相聚是为了庆祝花开,衣着打扮如若分散了人们对花的注意力,是粗鲁无礼的。”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几百年以来的诗词、绘画给每一种树木、藤蔓等植物赋予了象征意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
B: 选文写了各种聚会都在花朝节时举办的情景,如在赏花会中人们观赏鲜花、表演节目、吟诵有关花的诗歌等。
C: 三月月令花桃花在中国是婚礼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在桃花时节的节日中庆祝美好的姻缘。
D: 选文通过对花事的回忆,展现了中国人对花的喜爱和珍视,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爱美、尚美、敬美的认同。
( 2 )简要分析本文用中国的传说来开头的妙处。
(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聚会上展示的花朵,或盆栽,或地栽,都仍在生长。(画线句子)

②有一年紫藤并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划线词语)

( 4 )融情于事,是本文一个写作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如何在叙述“花事”中表达情感。
( 5 )第③段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化身”,请分析莲花的寓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工作人员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单位,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没一个人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______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______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______的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______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呢!”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呢!”

“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用一组词语对机关干部的眼神作了刻画。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 请示 求教 聪明 习惯
B: 汇报 咨询 灵敏 冷漠
C: 征询 求救 敏锐 习惯
D: 请示 咨询 聪明 严厉
( 2 )文中的“别开生面”是什么意思?“智力测验”的别开生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从文中的描写看,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4 )同样是“纷纷”地回答问题,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5 )“智力测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作者却说它“圆满”结束了?
( 6 )读了这篇文章,你能说说“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吗?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

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燕子清贫的生活、高贵的美德和坚贞的爱情。

见证深圳建立经济特区40周年,2020年7月6日,深圳上榜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美好生活需要创造者,也需要见证者。见证美好,有感动,有成长,也有幸福。

请以“见证美好”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物。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x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

【作文解析】

“见证美好”侧重画面的描绘和刻画,适合写记叙文。要求学生留意身边事,关注时事,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记录美的心灵。考察侧重点在于把自己与身边美好结合起米,从而突出“见证”。“美好”的选材可以是:生活中温暖的瞬间,也可以是祖国的变迁,时代的改变。要求有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不爱°都是情淡的借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