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等。
B: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我们还学过他的《匆匆》、《背影》。
C: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掣友。
B: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
C: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燃起一枝烟来。
D: 石板上青幽幽的,宽畅荫凉。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浩瀚 器宇轩昂
B: 教侮 遏制 推崇 藏污纳垢
C: 荧光 辟邪 遁形 无动于中
D: 斟酌 鲜腴 杀戳 自出心裁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 特别是有划痕的球。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高尔夫球手不再喜欢使用旧球
B: 高尔夫球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 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
D: 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出带凹点的高尔夫球
5、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需要。


A: ③⑤①⑥④②
B: ③⑥④②⑤①
C: ⑤④①⑥②③
D: ⑤①④⑥②③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些书可供一 ,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 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 地读。

A: 读 咀嚼 用心
B: 尝 咀嚼 用心
C: 尝 品味 悉心
D: 读 品味 悉心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向分流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 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不下苦功夫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C: 当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时就应该努力改正,歧路亡羊 , 为时未晚。
D: 他为人一点都不吝啬,当朋友们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找这个大方之家帮忙。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lòu) 狭(yì) 深痛疾(wù)
B: 作(yī) 胎(pēi) 歌载舞(zài)
C: 耀(xuán) 执(niù) 自自足(jǐ)
D: 细(jūn) 字(tiě) 谆教诲(zhūn)
9、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B: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了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C: 听了大会的揭发,他才如梦初醒 , 发现自己原来是受了这个坏人的欺骗。
D: 我们平时走路的时候尽量不要颔首低眉 , 一定要昂首挺胸。
10、下面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着越锲而不舍。
B: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C: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D: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____________。

( 3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过渡句。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是美好的 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 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

( 1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劝之仕________ ②归________

③时籍金华民为兵________ ④习兵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 4 )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 4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被骗

(俄)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 1 )小说写了一次“我”乘坐出租车的经历,请简单概括“我”一系列的情绪变化。

盼车(急切)——上车( )——坐车( )——下车( )——见他人上车(轻松)

( 2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 3 )根据上下文,补充划线句中省略号的内容,并揣摩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或心理。

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 4 )文章结尾写道:“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文中的“我”究竟是否被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成长的味道
(2)触动了我的心灵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④如选题二,先补充题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这感情、是否过于暧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