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禁(gù) 然(mù) 轻怕重(niān) 众目睽(kuí)
B: 热(chén) 伏(juǎn) 怪不经(dàn) 咄逼人(duō)
C: 粗(guǎng) 怪(chēn) 为一谈(hǔn) 畏罪逃(qián)
D: 塌(tān) 戒(chěng) 踉跄跄(niàng) 人听闻(hài)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B: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武汉的空气更加清新。
C: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 在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禁(gù) 然(mù) 轻怕重(niān) 众目睽(kuí)
B: 热(chén) 乳(bǔ) 怪不经(dàn) 咄逼人(duō)
C: 斜(qī) 怪(chēn) 为一谈(hŭn) 莽莽榛(zhēn)
D: 塌(tān) 样(mó) 踉跄跄(liàng) 人听闻(hài)
5、

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 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6、下列句子表达恰当的一项( )
A: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B: 本市交警董某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篇章。
C: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毛老师是一位国家队的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男教师。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②④①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②④⑤③①
D: ①④⑤③②
8、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帷幕 潮汐 雾霭 花香鸟语
B: 悬殊 致密 凋零 偷偷摸摸
C: 萌发 踪迹 追溯 草长莺飞
D: 邀请 希疏 次弟 周而复始
9、

下列加下划线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驿站(yì) 发(jì) 和(ǎi) 责(jié)
B: 名(nì) 形(jī) 采(hè) 见(piě)
C: 正(jiū) 手(bā) 住(jì) 不(xùn)
D: 然(qī) 红(fēi) 解(pāo) 正(dìnɡ)
10、

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穿棱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 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期期艾艾
C: 企盼 美不胜收 遨游 落英缤纷
D: 繁衍 冥思苦想 惭愧 风云凸变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次北固山下》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土六,而邦大治。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有鸟南方之阜,三年不翅

________

②子

________

处土六

________


( 2 )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B: 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C: 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D: 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 3 )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议论文《<流浪地球>何以动人》,回答下列小题。

①据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科幻片《流浪地球》以85.6分获得档期满意度冠军。不仅如此,截至2月10日晚,该片票房超过20亿元,稳居春节档票房冠军。很多家庭扶老携幼共赴两个多小时的科幻之旅,其所带动的观影热潮与话题性成为这个春节独特的文化现象。

②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打动亿万观众,赢得口碑与票房双赢绝非偶然。首先要说,这个电影呈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很“中国”。

③从精神层面来说,在影片宏大的故事设定、突破天际的想象和荡气回肠的叙事下,我们能看到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行为逻辑。无论是牺牲、忍让、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还是执着的亲情纽带、向死而生的勇气;无论是对家园故土的眷恋和珍视,愚公移山一般的执着,还是影片中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疏离的父子关系,都有很多现实中的投影。

④从物质层面来说,一些道具细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关键性发动机的核心样貌参考了古代地动仪的设计,太空空间站的样貌则参考了古代计时器日晷,当中国观众看到时就会觉得无比亲切,达到极大的审美契合。

⑤长久以来,中国的很多电影用带有中国特色的IP和故事情节来体现非本土的价值观,从而使电影整体呈现出违和的感觉。《流浪地球》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巧妙,使我们在科幻场景中看到的依旧是纯而又纯的中国人,体会到的依旧是中国人的处事原则和道德标准。

⑥在肯定《流浪地球》人文情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探索意义。科幻电影起源于欧美,是类型电影中重要的一种。长久以来,大家都觉得中国缺少科幻的土壤,但刘慈欣获雨果奖就表明我们在科幻文学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在导演郭帆的带领下,《流浪地球》用4年时间证明中国也能拍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在探索中,《流浪地球》借鉴了西方特别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创作模式,结合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与资本状况,建立一套中国科幻电影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完整流程。而最终呈现的影片效果也让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正如影评家戴锦华所评价,《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元年意味着初生,也意味着更大的进步空间。根据已经发布的资料来看,《上海堡垒》《749局》等科幻电影正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

⑦不论如何,《流浪地球》的成功給了我们更多的期待。

( 1 )《流浪地球》何以动人?阅读全文,以下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打动亿万观众,赢得口碑与票房双赢。
B: 《流浪地球》所带动的观影热潮与话题性成为这个春节独特的文化现象。
C: 《流浪地球》呈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很“中国”,对中国科幻电影有着探索意义。
D: 《流浪地球》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
( 2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从春节期间《流浪地球》的热映说起,引出下文对“《流浪地球》何以动人”的阐述。
B: 文中画线句中的“中国”在这里的意思是“具有中国特色”。
C: 文章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完整地阐明了《流浪地球》动人的原因。
D: 文章结构清晰,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些有着特殊作用的句子,思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3 )对文章的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用“无论是……还是”的句式,罗列了电影中的许多内容,阐明这部电影有宏大的故事设定、突破天际的想象和荡气回肠的叙事。
B: 第④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这部电影中一些道具细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 第⑤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科幻的场景中体现了本土的价值观。
D: 第⑥段引用影评家戴锦华的评价,再次阐明《流浪地球》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没有榜样

①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②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③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④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⑤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⑥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爱你的人,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⑦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告诉我们: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B: 第二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通过举例子和讲道理,说明“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的观点。
C: 作者借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幸福没有榜样,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D: 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个;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由此可见,幸福没有模式,没有榜样。
( 2 )下列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歌德言“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可见幸福全在于自己的心中。
B: 培根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说明幸福没有榜样。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C: 雷锋认为“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所以,没有用双手创造财富,没有为人类解放事业,就毫无幸福可言。
D: 尼采曾说“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各不相同,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因此,平凡的日子也是一种幸福。
( 3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作文。请书写整洁;切勿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具体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也许你的家乡四季景色美丽迷人;也许你的家乡建筑富有地方特色;也许你的家乡风土人情与众不同——请你给我们介绍一种你家乡别具风味的美食(小吃)。要求:①请写一篇说明文;②力求凸显说明对象的主要特色;③题目自拟;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在你成长的路上,品尝过许多人生滋味:妈妈递来一碗热汤的感动;老师一个赞赏眼神的欣喜;偶尔考试失利失落的苦涩;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惦念——都曾带给你许多触动,想必个中滋味千差万别。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你更精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