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浩瀚 器宇轩昂 B: 教侮 遏制 推崇 藏污纳垢 C: 荧光 辟邪 遁形 无动于中 D: 斟酌 鲜腴 杀戳 自出心裁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中国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并敦促菲律宾尽快回到谈判桌前。B: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责任。 C: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 这次来中国参加G20峰会,各国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又走马观花地游览了美丽的杭州。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应和(hè) 棱镜(léng) 咄咄逼人(duó) B: 粗犷(kuàng) 秩序(zhì) 侍弄(shì) 装模作样(mú) C: 姊妹(zǐ) 粗糙(cāo) 贮蓄(chǔ) 人声鼎沸(dǐng) D: 莅临(lì) 吝啬(lìn) 静谧(mì) 混为一谈(hùn) |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仲裁(zhònɡ) 颇有(pō) B: 遗嘱(zǔ) 巨额(é) 逝世(shì) C: 联盟(mén) 纪念(jì) 奖金(jiǎng) D: 挪威(nuó) 渗透(sèn) 仪式(yí)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鹤立鸡群 无可质疑 藏污纳诟 颔首低眉B: 抑扬顿挫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郁郁寡欢 C: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粗制烂造 油光可鉴 D: 暗然失色 器宇轩昂 深恶痛疾 广茂无垠 |
6、 | 文中①②③三处的正确语序是( ) 《千里江山图》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此卷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①在构图上,画面内容丰富: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②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③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又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全图呈现壮阔、细腻又层次分明的特点,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取材自“墨客人文书画”栏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A: ③②①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
7、 | 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人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骆驼祥子》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英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反对殖民压迫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
8、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市面上的牛奶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概念让人眼花瞭乱,消费者到底应当怎样选择呢? B: 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摧。 C: 为了两年前的那纸“南海中裁”,菲律宾至今仍欠外国律师团100万美元。 D: 在与困境抗争中不泻气不放弃,在追求美好的路途上坚持本心,女孩707分考入北大,“感谢贫穷”,感动无数人。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愧赧(nǎn) 不屑置辨 世外桃源 B: 莅(lì)临 埋(mán)怨 气冲斗牛 颠沛流离 C: 羁绊(bàn) 蛮横(hèng) 弹精竭虑 咄咄逼人 D: 拜谒(è) 斡(wó)旋 怪诞不经 郑重其事 |
10、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 通过学习《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受到了消防教育。 C: 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 D: 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乙)行秋 徐现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注:①筝:古筝。 (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是诗人被贬朗州时所作。全诗融景、情、理于一炉,不仅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抒写了一种高扬精神。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给读者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B: 甲诗“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 C: 乙诗整首诗以静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了以静衬动、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D: 乙诗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 2 )读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雪”两句后,在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请简要描述。 ( 3 )上面两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请分析两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鷹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唐唯不辱使命》) 【乙】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①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②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③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④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柯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 【注】①揕:zhen,用刀剑等刺。②绝:挣断。③卒:同“猝”,突然。④郎中:宫廷的侍卫。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组是( )A: 怀怒未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 徒以有先生也/以故荆轲逐秦王 D: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3 )下列对两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B: 秦王因为被唐雎威胁过,所以定下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不上殿, 上殿的臣子不带刀。 C: 两文记叙的都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最终结果都是强国屈服,弱国取得胜利。 D: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使用衬托手法,以秦王的贪生生怕死,衬托唐雎和荆轲的英勇无畏。 |
阅读段文回答问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曾经,“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 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 1 )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当下人的生活状态,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晒”已经成为流行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友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你想与人“晒”点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晒”出你想要分享的内容。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G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