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西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 某些国家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房价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关注,是与开发商及部分炒作者的利益驱动有关。
B: 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C: 今年,政府要努力实现全民医保,要通过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把政府对医改的投入切实转化为百姓防病治病。
D: 美国背着中国和台湾搞军事演练,违背了国际法规,不得人心。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
B: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仔细地阅读。
C: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 , 度人无数。
D: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 虽然他向来一有钱即随手散去,没有什么贮蓄
C: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D: 这两幅作品是同一个人画的,风格却完全截然不同
5、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安危的时刻牵挂。
B: 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 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 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牧羊人惊人的体力与毅力,使荒凉的土地最终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
B: 为防止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免遭暴徒侵扰,香港警署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
C: 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是因为这些作品主题多元,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灸烤 禁锢 坦荡如砥
B: 诘问 荣膺 隧道 老骥伏枥
C: 桅杆 慷概 追溯 簌簌落下
D: 辐射 燎原 震悚 一愁莫展
8、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 丧(jǔ) 赠(kuì) 迫(qiǎng) 而不舍(qì)
B: 育(pǔ) 悲(chuàng) 芽(pēi) 参不齐(cī)
C: 乐(xián) 制(páo 干(hé) 深痛疾(wù)
D: 衣(zhuó) 胆(què) 形(jī) 随声附(hè)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师生之间只有强化感情交流的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B: 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C: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使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D: 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
10、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打虎的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他在沂岭杀了四虎。
B: 格列佛在大人国看到了那里选拔官员的奇特方法:官员通过比赛绳子上跳舞的绝技来获得高位,博得国王的欢心。
C: 冰心在《繁星》《春水》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歌颂母爱,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
D: 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骆驼祥子》里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样貌、性格迥异,但都有相同的命运——毁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1 )这首词中“沧州”是指________之处。
( 2 )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题目“诉衷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B: 词上下片各有壮志凌云、建功立业两个场景的描写。
C: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 这首词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语言华丽,独具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3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学步

赵丽宏

①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那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极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②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③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④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地在房里东寻西探时,不是撞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已经数不清你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 。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⑤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爬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一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呀!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⑥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 1 )概括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①第一部分:写儿子学步的情景,表现出父亲的激动、________和儿子的兴奋、________。

②第二部分:写儿子学步付出的代价和留下的纪念。

③第三部分:写________

( 2 )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①根据含义写出恰当的成语,填在空格中

含义: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成语:________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成语:________

②本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⑥段划线句的含义。
( 4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了第二人称,语气亲切,情感真挚,且有利于同读者产生共鸣。
B: 本文主要采用了小中见大的写法,借学步谈人生的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C: 本文作者意在告诫父母:教育孩子不可宠溺,否则定会误入歧途。
D: 本文作者意在告诉读者:人的一生困难重重,应该不断学习、探索,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 1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①________

高潮

②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 2 )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4 )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5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韩愈在一首描写早春景象的诗中写到“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说,远远地观看,那青草的颜色嫩嫩绿绿的,可靠近了却什么也看不到了。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在近处我们感觉不到,但远离后才发现其美好。

要求:(1)如果选(一),请把题目抄写到作文的“题目”上;如果选择(二),请根据材料的内容,提取观点,自拟题目,然后写一篇和材料表达观点相同的文章。(2)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又是一个春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