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B: 某些国家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房价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关注,是与开发商及部分炒作者的利益驱动有关。B: 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C: 今年,政府要努力实现全民医保,要通过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把政府对医改的投入切实转化为百姓防病治病。 D: 美国背着中国和台湾搞军事演练,违背了国际法规,不得人心。 |
3、 |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 B: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仔细地阅读。 C: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 , 度人无数。 D: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B: 虽然他向来一有钱即随手散去,没有什么贮蓄。 C: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D: 这两幅作品是同一个人画的,风格却完全截然不同。 |
5、 | 春 望 B: 颔联写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都是为了表达他感时伤世的情怀。 C: 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呈现出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D: 尾联说诗人白发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足见他衰老得很快,而这又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牧羊人惊人的体力与毅力,使荒凉的土地最终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 B: 为防止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免遭暴徒侵扰,香港警署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 C: 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是因为这些作品主题多元,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灸烤 禁锢 坦荡如砥 B: 诘问 荣膺 隧道 老骥伏枥 C: 桅杆 慷概 追溯 簌簌落下 D: 辐射 燎原 震悚 一愁莫展 |
8、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 沮丧(jǔ) 馈赠(kuì) 强迫(qiǎng) 锲而不舍(qì)B: 哺育(pǔ) 悲怆(chuàng) 胚芽(pēi) 参差不齐(cī) C: 弦乐(xián) 炮制(páo 干涸(hé) 深恶痛疾(wù) D: 衣着(zhuó) 胆怯(què) 畸形(jī) 随声附和(hè)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师生之间只有强化感情交流的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B: 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12.8%。 C: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使城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D: 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打虎的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他在沂岭杀了四虎。B: 格列佛在大人国看到了那里选拔官员的奇特方法:官员通过比赛绳子上跳舞的绝技来获得高位,博得国王的欢心。 C: 冰心在《繁星》《春水》不断唱出爱的赞歌。她歌颂母爱,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 D: 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骆驼祥子》里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样貌、性格迥异,但都有相同的命运——毁灭。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1 )这首词中“沧州”是指________之处。( 2 )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题目“诉衷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B: 词上下片各有壮志凌云、建功立业两个场景的描写。 C: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 这首词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语言华丽,独具风格。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3 )《醉翁亭记》表达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学步
赵丽宏
①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那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极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小小的身躯。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②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③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④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地在房里东寻西探时,不是撞到桌角上,就是碰翻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已经数不清你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 。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⑤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爬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一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呀!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⑥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 1 )概括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①第一部分:写儿子学步的情景,表现出父亲的激动、________和儿子的兴奋、________。
②第二部分:写儿子学步付出的代价和留下的纪念。
③第三部分:写________
( 2 )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①根据含义写出恰当的成语,填在空格中
含义: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成语:________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成语:________
②本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⑥段划线句的含义。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
发展 | ①________ |
高潮 | ②________ |
结局 |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
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4 )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5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韩愈在一首描写早春景象的诗中写到“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说,远远地观看,那青草的颜色嫩嫩绿绿的,可靠近了却什么也看不到了。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在近处我们感觉不到,但远离后才发现其美好。
要求:(1)如果选(一),请把题目抄写到作文的“题目”上;如果选择(二),请根据材料的内容,提取观点,自拟题目,然后写一篇和材料表达观点相同的文章。(2)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