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概括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我市的灯饰将从“亮起来”变为“美起来”,目前正在实施让灯饰“动起来”的目标。 C: 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D: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和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立即迅速蹿红网络。 |
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_______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B: ①②③⑦④⑤⑥ C: ①⑦③②④⑤⑥ D: ⑦①②③⑥④⑤ |
3、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诗人艾青的成名代表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形式自由,极为深情。 B: 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很多表现深厚爱国之情的诗篇,比如:《光的赞歌》。 C: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范仲淹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他写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名作。 |
4、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咫(zhǐ)尺 休憩(qì) 恣(zì)睢B: 楠(nán)木 讪讪(shàn) 讷讷(nè) C: 校(jiào)定 脚踝(huái) 秾(lóng)丽 D: 狡黠(xiá) 嗤(chī)笑 溯(sù)游 |
5、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B: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具备见异思迁的眼光,才能发现:美,无处不在。 C: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球赛我是去定了。 D: 虽然我们已经为这次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前车之鉴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掉以轻心。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矜持(jīn) 濒临灭绝(bīn) 序幕(xù) 笼罩(lǒng) B: 淘汰(tài) 拾级而上(shí) 障碍zhàng) 搅拌(jiǎo) C: 贿赂(lù) 水泄不通(xiè) 掩映(yìng) 秧苗(yāng) D: 承诺(huò) 矢志不移(shǐ) 灼伤(zhuó) 遗传(yí)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赵州桥修建于大约公元605年左右。 B: 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的班徽图案诞生了。 C: 所谓的低碳行动,其实就是处理好人类的社会环境。 D: 近期,我校加快了教学楼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开学前完工。 |
8、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B: 学写议论文,要避免态度不明确、论说范围过宽、语言不简洁等毛病。 C: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现代诗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D: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准备东渡黄河时写下了这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B: 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C: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 , 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D: 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
10、 | 下面是张明同学在“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中所写的倡议书的一部分,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①环境优美的校园是同学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我们是学校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当然,②校园环境是否优美,主要取决于全体同学齐心协力的付出。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③学校学生会经过实地观察、民意调查、讨论研究后,决定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④这次活动,目的是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问题。 ①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①间:________ ②名: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3 )第③段交代道具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张慧
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
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已无从得知,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但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
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透露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1904年,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另一边的船票。
这年,一位来自苏格兰教会的女教师凯特,在原产地湖北宜昌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随后,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伊莎贝尔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新西兰,并将其交给植物学家栽植培育。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与此同时,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
现如今,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
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同时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从四川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不。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时一百多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稻草爷
宗晴
①三爷种了两亩稻田。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
②有人替三爷算了笔细账:若请人打谷,除去人工费、生活费、烟酒钱,还有三爷种地的活路钱、肥料款,那粮食跟直接掏钱买还有啥区别?
③谁知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人们懂了,三爷是算过细账来的,不会轻易把钱拿出去。
④三爷打谷,与众不同。他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水照干了,才挑着箩筐慢悠悠地来到田间,抽出镰刀,弯腰刷刷地割一气谷,见密匝匝地摆了一大片了,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
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
⑤三爷将稻草竖靠在搭斗耳朵边,凑齐五把,用几根稻草捆绑,绾一个套,轻轻一拉,噗地抛出去,一个稻草人便直挺挺地站在稻田里了。
⑥村里人都知道,三爷不缺吃穿,儿女们有出息,把他接到城里一住就是好多年,村民们差点都快把他忘掉了。
⑦但不知何故,今年开春后,三爷独自一人留在了老家,还种了两亩稻田。三爷说,叶落归根,乡下空气好,自己种点绿色食物不施药,吃着放心。
⑧短短几天,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留下稻茬,收割机绞碎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躺在稻田里,烈日一照,显得干燥枯黄。村民们打燃打火机,秋风中,随着咝咝的声响,稻草顷刻化为灰烬。
⑨三爷望着被烧掉的稻草,叹了一口气。
⑩秋收的脚步渐行渐远。五天后,三爷的稻谷终于收完了,两排稻草整整齐齐,像是列着队,等他检阅。趁天气晴好,三爷忙着翻晒稻草。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被他提起头,另一只手掌一摊,稻草撒开,以“四平八稳”的姿势站稳,然后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
11 村民们更加迷惑。哼哼,你说稻草有啥用?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
12 三爷不与人理论,扛了根竹竿去挑稻草。三爷体力不比当年了,每次只挑十二个,晃悠悠地挑回院坝边堆着。三爷挑稻草也要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说没露水的稻草才不会霉烂。
13 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请人递草,他亲自码。三爷用一些稻草捆铺一个圆盘,他站在中间,稻草从四面八方递上去,一层一层地铺,每个稻草都有一束被反剪转来,交叉压在三爷脚下。三爷一边铺一边踩,尽量把稻草踩得服服帖帖。
14 入冬时,该收黄豆了,村民们正愁找不到绳子捆,看见三爷的草垛,猛然想起稻草这毫不起眼的东西,是捆黄豆梗的最佳材料。他们说,三爷,把你家的稻草扯几根,我们的全被收割机轧坏了。
15 三爷乐呵呵地点头,说,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
16 有人拔了菜苗,挑到小街上去卖,扯三爷的稻草捆绑。三爷挥挥手,扯吧,扯吧,自己动手。
17 小街上有几家开饭馆的老板闻讯赶来,要买三爷的稻草。他们说,跑了许多地方都不见这玩意儿了,发煤炭灶没它还真不行。三爷说,送几捆可以,给钱往别处去。
18 数九天,村民们普遍宰杀年猪,用三爷的稻草搓草绳,他们说三爷的稻草黄灿灿的,很柔韧,捆猪下水最好。附近有几个女人焐臭豆腐,也选三爷的稻草遮盖……曾经被人遗忘的稻草,居然有了诸多用处。
19 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慢慢枯瘦下去,三爷却眯着眼笑。仿佛,他又看见去年那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哥子,站在他家门前买稻草的情景,说睡不惯床垫,木板床下面铺稻草睡觉最热乎。当他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时,三爷记下了他那失望的眼神。
20 三爷天天守在门前,向很远的地方望去,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
(选自《安徽文学》2018 年第 2 期,有删改)
( 1 )文章写了“稻草爷”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 着咚的一声闷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簌簌地掉进搭斗。(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 3 )依据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三爷”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请以“感谢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提示: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写一篇作文;②体裁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