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当代文坛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常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作斗争。
B: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C: 处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
D: 这些散文作品用优美的语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走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B: 我们要想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水、土污染防治战,就要一鼓作气 , 攻坚克难不放松。
C: “一带一路”合作蓝图正在一步步展开,这一好的趋势真是令人忍不住拍手称快
D: 科幻作品中,一些原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发明,在后来都陆续地变成了现实。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纪昀,字晓岚,明代学者、文学家。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神怪,奇闻异事。
B: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还有《超新星纪元》。
C: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D: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称述功德或警诫自己。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4、选出词义在语境中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
A: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 瀚海阑干百及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杭州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凭借独特的自然坏境和众多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外籍人眼中当之无愧的魅力之城。
B: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C: 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中,杭州独有的“杭剧”,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发展与传承终于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D: 正在打造的中国第一家“低碳科技馆”,将成为杭州第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典范。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②③⑤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7、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往往而死者相

A: 假托
B: 狼藉
C: 书册
D: 压着
8、下列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面 鲜花 面包 同情
B: 跳舞 跑操 演练 夏季
C: 唱歌 上学 应该 美丽
D: 绿萍 水藻 法律 秋天
9、对下面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老人喝泉水)
B: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塔里木盆地滋润着绿地)
C: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已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D: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儿子)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住西湖/拏一小舟
B: 是日定矣/有痴似相公者
C: 金陵人/日更定矣
D: 上下一/余强饮三大而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 )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词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B: 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吹打树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D: 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
( 2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 3 )“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 4 )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 5 )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 )用 / 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②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契其舟

吾剑之所从坠

③从其所契者入水

④不亦

( 3 )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A: 而置其坐
B: 是吾剑所从坠
C: 而忘操
D: 何不试以足
( 4 )翻译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5 )刻舟求剑的楚人真蠢,聪明的你请给他一个忠告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议论文阅读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的确是人声的最高的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 ,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真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的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试试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的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优”,自然能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有勇气和智慧破除陈腐的旧规矩,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 1 )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更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 2 )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B: 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 “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而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 “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3 )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方寸轮椅 无限宇宙

“如果宇宙不是你所爱之人的家园,那这个宇宙也没什么值得探索,”英国物理学家斯芬·霍金曾说。2018年3月14日,76岁的他永远停止了对所爱宇宙的探索。

这位常通过语音合成器讲英式冷笑话的物理学家,虽身困于方寸轮椅,却未停止过对无垠宇宙的思考。

1942年1月8日,在伽利略去世三百年后,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学生时代,霍金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才少年”。他对学校课程不太感兴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排末位的后进学生。但他对物理和天文学格外着迷,从同学中收获了“爱因斯坦”这一昵称。

“物理和天文学让我们有望真正理解自身起源以及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想彻底弄清宇宙的奥秘,”他说。

兴趣的驱动力巨大,霍金选择了科学探索之路,开始崭露天赋。17岁,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很快获得一等荣誉学位,随后前往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并获博士学位,最终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当年轻的霍金正准备在学术上大展拳脚时,一种罕见疾病却几乎击垮了他。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告诉他最多只能活两年。他在自传中回忆,当时以为生命就要结束了,可能再无机会将自身潜能发挥出来,但到了如今“可以静静地满足于我的生活了”。

霍金在疾病恶化初期并不愿接受帮助,他固执地希望被当成正常人对待。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才最终被说服开始使用轮椅代步。可谁能想到,后来他竟爱上了“轮椅飙车”,经常把电动轮椅开到全速,然后欣赏助理担惊受怕的表情。

到了70年代后期,疾病已让他的言语功能严重退化,并最终失去说话能力。幸运的是,电脑专家帮他设计了一个特殊装置,可用手指在屏幕上选字,然后通过语音合成器把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这也成为他后来的励志形象。

疾病并未击倒“固执”的霍金,而让他在轮椅中静静探索宇宙的真谛。

霍金在剑桥时与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合作提出了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二人共同发表论文称假若宇宙遵守广义相对论,并且含有足够多的物质,则它必定起始于大爆炸奇点。

霍金随后又开始了对黑洞的探究。1974年,霍金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阐述黑洞辐射理论。由于观点激进,不少学者一开始持保留意见。但随着时间推移,论文获学术界认同。剑桥大学教授夏马形容论文为“物理学史上最美丽的论文之一”。

卓越的学术成果让霍金收获很多荣誉。他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时才30多岁,是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霍金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上世纪80年代他与几位学者展开“黑洞大战”争辩,他还爱就科学命题与其他科学家打赌。不过,他勇于承认错误。他在198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描述,假如无边界提议正确,宇宙最终会停止膨胀,开始坍缩,这一过程中,时间会朝反方向流逝。他的学生发文驳斥,霍金重新审视后承认自己观点有误。

霍金不希望做高冷科学家,而是细心深耕科普领域,让更多人爱上科学。他写的《时间简史》被翻译为40多种文字,堪称史上最畅销科普书。全书中只有一个公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其深入浅出程度可见一斑。

他还多次客串影视作品,他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批改剧中人物谢尔登的论文;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他扮演自己,并和牛顿、爱因斯坦的全息影像打牌。探索频道的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以及以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都得到了他的鼎力支持。

剑桥大学副校长史蒂芬·图佩说,霍金对科学知识以及科普作出的杰出贡献为我们留下一笔不可磨灭的财富,“他的故事激励着数百万人,人们将非常怀念他”。

(新华社记者张家伟)

(选自2018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 1 )本文写了霍金的很多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三件事。(每件事不得超过10个字)
( 2 )文中第15段的内容与霍金的科学研究无关,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 3 )文章末尾为什么要引用剑桥大学副校长史蒂芬·图佩的话?
( 4 )请您说说本文题目“方寸轮椅 无限宇宙”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班上计划编一本“读书成长档案”,邀请同学们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提示:①要介绍这本书的基本信息;②文章主题部分呈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③可以单设一段,说说这本书对你成长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专属爱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