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绘声绘色。(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B: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叶圣陶《苏州园林》)
C: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茅盾《白杨礼赞》)
D: 他触目伤怀 , 自然情不能自已。(朱自清《背影》)
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丰功伟绩 , 收获巨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B: 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爷爷老了,中风严重,两只手有时会情不自已地抖起来。
D: 王老师经常向同学们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________,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____了。

③这部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丰富的图画。

A: 惟妙惟肖 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
B: 栩栩如生 不攻自破 匠心独运
C: 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得天独厚
D: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4、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加强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磨炼意志,这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B: 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直伴随着国家前进的脚步发展,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
C: 对于目前出现的楼市价格“全面回升”的迹象,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应该予以防范,避免房地产调控功亏一篑。
D: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展,台湾的文学之窗渐渐向我们打开,大量的文学佳作让人目不暇接
5、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寄(hán) 果(shuò) 而不舍(qì)
B: 高(ní) 补(xiào) 乎不同(jiǒng)
C: 心(qián) 起(dié) 尽心血(lì)
D: 然(hè) 结(níng) 气冲牛(dòu)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片树林里生活着各种昆虫和鸟类,有蝴蝶、蜻蜓、青蛙和蛐蛐等,它们三年前就在这里啸聚山林了。
B: 耳语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
C: 由于老教练对他的球技吹毛求疵 , 因而他才会成为球技最全面的选手。
D: 新厨师做的这道川菜,只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味同嚼蜡
7、中国古代诗人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B: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河北省着力构建长效运营的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机制,增加污水处理效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B: 2019年2月22日,随着一声送电指令的下达,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实现了全线“电通” 。
C: 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以上。
D: 近日,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在中车唐山公司完成60余项全部厂内试验。
9、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知道这个故事时才恍然大悟 , 原来她一直在悄悄的做这件事。
B: 今晚文艺汇演,芳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差点没认出来。
C: 吃饱喝足后,肚子里不停地发出饥肠辘辘的叫声真让人难受。
D: 这本书我不想买,但当店员从我面前走过时,却又煞有介事地问起价钱来。
10、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深蒂(根本) 不言而(明白) 孜孜不倦(勤勉)
B: 而不舍(雕刻) 章取义(截取) 止步不(前进)
C: 行之有(效果) 民百姓(百姓,民众) 不知所(处理)
D: 学识博(深) 开有益(书,书本) 一事无(成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本诗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之 走:跑
B: 自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 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 贵官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 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B: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 3 )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 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②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 5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 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 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 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普通。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 1 )选文中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这样安排?


( 2 )指出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 1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烤红薯→________→高声吆喝送红薯→________

( 2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 3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 4 )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珍珠

(黎巴嫩)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附近的另一只海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圈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海蚌怀着骄做的情绪答道:“感谢上天,也感谢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海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知道吗?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形式一:根据上述文字,展开想象,自拟题目,改写文章。

形式二: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如果你选择形式一

①改写常见形式: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为小说,将寓言改写成散文;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等等。

②改写原则:①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作主旨;②明确文章中心,拟写合适题目;③融入个人风格,展示独特魅力。

如果你选择形式二

①根据你读了《珍珠》后的联想和思考,进行写作,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②可以合理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有血有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陽花的秘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