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扬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师德宣讲活动中,单老师的演讲声情并茂,惟妙惟肖 , 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B: 腊月刚至,人民公园梅花竞放,红梅白梅争奇斗艳,落英缤纷
C: 在手工创作比赛中,王珊珊同学别有用心地创作了一件《友爱三人行》作品,荣获了第一名。
D: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只有广泛涉猎并融会贯通 , 才能学有所成。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与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词兴盛于宋代,从词风格来说,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苏轼范仲淹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辛弃疾则是婉约派的代表。
B: 《儒林外史》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中国讽刺文学的典范,《范进中举》选自此书。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吴承恩,元末明初人。
D: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课文开头就是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的情节。
3、对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亢奋:极度兴奋。
B: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C: 奔突:横冲直撞,找机会逃跑。
D: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下面四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我。
B: 阳光甘泉及时雨,博爱慈善人间情。
C: 尊老爱幼,亲仁善邻;一团和气,和气生财。
D: 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向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B: 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呐喊》。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共有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游览了黄果树大瀑布。我们先坐旅游大巴在景区门口下车。 。让仿佛置身于一个缥缈虚无的童话世界。

①那里有一道宽大的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能听到轰隆隆的声响,水沫扬起,弥漫了半个山腰。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生兰草,都开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浮着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了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走到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站在峡谷里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得到。

A: ⑤②④③①
B: ②⑤④①③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⑤②①③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乌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⑤①④③
C: ④①⑤③②
D: ③①⑤②④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 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 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
D: 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的精美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9、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恻隐 枯涸 莫衷一是 猝然长逝
B: 菜畦 澎湃 扑朔谜离 不可明状
C: 堕落 窥祠 泱泱不乐 姗姗来迟
D: 赃款 狼藉 重峦叠障 粗制滥造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韩愈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虽有名马 ②使人问其
B: ①厉王使玉人之 ②其两膝比者
C: ①策之不以其 ②大之行也
D: ①命曰:“和氏之璧”②反溯流逆上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不遇伯乐终究被埋没,而和氏璧因卞和历尽磨难,矢志不渝而终见天日。
B: 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把宝玉当作石头,卞和因此被剁去了双脚,他们和不识千里马的食马者一样愚蠢。
C: 卞和因为失去双足,才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泣血痛哭,从而引起楚文王的同情。
D: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重用人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沙原 隐泉 余秋雨

①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②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③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只管爬。  
④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A)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于是,满眼皆是畅快。
⑤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B)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⑥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阴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 
⑦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一咬牙,狠一狠心。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再稍用力,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  
⑧来不及多想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丛丛水草, 。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⑨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⑩——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注解】①黛赭:红里透黑的颜色。黛:青黑色;赭:红褐色。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思考:作者用优美深邃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爬沙原观隐泉的游历,描绘了鸣沙山 和月牙泉 的特点;抒发了作者 的人生感悟。

(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画曲线A句。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
B. 第⑤段画线B句中作者用“莽撞”“怪异”来形容初见月牙泉的感受是否合适?为什么?

( 3 )请揣摩作者第⑥段写富春江,雁荡山,虎跑、九溪的匠心所在。

( 4 )阅读⑧段,根据语境展开想象,续写一段文字,展现月牙泉的美景。
丛丛水草,

( 5 )作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种人文的山水”,请结合文章一处具体语句,谈谈你所体会到的人文感悟。

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1 )选文作者针对错误论点提出了什么论点?
( 2 )文中划线的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
( 3 )敌论的错误根源在于( )
A: 捏造事实
B: 以偏概全
C: 不明真相
D: 以小见大
( 4 )作者写的“这一类人们”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打了一个比方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与品格,这个句子是什么?
( 5 )选文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6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对比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 7 )文中画线句中“简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 8 )说说最后一节的意思,想想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含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了如下解释:【回味】huí 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华丽的低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