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________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还而言,________是没有魅力的,________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________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礼,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 造就 也许 甚至 当然
B: 养就 也许 甚至 虽然
C: 养就 因为 所以 即使
D: 造就 因为 所以 虽然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C: 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什么,种多少,必须因地制宜
D: 这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花缭乱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
B: 再次走进枣林湾,触摸它灵动的躯体和年轻的心跳声,扬子江畔,竟有这样一个融生态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优雅场所!
C: 通过“防火、防水、防空袭”这“三防”演练,使广大学生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客观上也达到了国防教育的目的。
D: 中考之所以被无数学子和家庭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分水岭。
4、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不动生色 一尘不染 妄下断语 惊慌失措
B: 参差不齐 刨根问底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C: 眼花嘹乱 秩序井然 石破天惊 神采奕奕
D: 遒劲有力 相得益章 面面相觑 大相径庭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羞(què) 余(huī) 骂(zhòu) 神彩奕奕(yì)
B: 香(shè) 翅(liǎn) 匍匐(pú fú) 大相庭(jìng)
C: 温(xùn) 小(fú) 待(nüè) 乳动物(pǔ)
D: 怪(zhēn) 蹒跚(pán shān) 样(mú) 脸色白(shà)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镇上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B: 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 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D: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7、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 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D: 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们,现在也都有了社会地位。
8、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 “我的老师”“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体躲藏”。
D: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 “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 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王老师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迟到的同学。
D: 桂林的奇山胜景,巧夺天工 , 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这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从来乃大惊,问所。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外人________②便还家________③便扶路________

( 2 )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 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得亦真亦幻。
D: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内阅读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至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 1 )选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 2 )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 3 )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有些树木是空心的

刘光裕

①很多大树随着年岁增长,树心会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空心,威胁大树生长。在古树相对较多的北方,空心是个大问题,如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歪脖子老槐树,北京植物园龙王庙前的老槐树等。

②事实上,树木空心不止发生在北方我们所熟知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常见大树中,在水热丰沛地区,树木的空心现象也很严重。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66%—89%的物种会发生空心,树干空心直径达50%;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有37%的空心率;云南哀牢山原始森林的空心树木也相当多。

③从树木生长环境与自身生长特征看,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空心树最多,老粗矮的树木容易空心,主干比侧枝容易空心。那么,有些树木为什么会空心了呢?

④1976年,生态学家丹尼尔·扎森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热带树木的心会腐烂掉》,认为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策略,空心乃自然界“无用之用”的体现。树木在闪电、火烧或真菌侵扰、动物啃噬之后,会形成空心。树木内心慢慢腐烂,营养逐步流到植物根部,被循环利用。扎森对树木空心“无用之用”的解释,听起来合乎逻辑,但长期缺乏证据,尚未被生态学家证实。

⑤细细思之,当树木中心在微生物或动物作用下慢慢腐败的时候,营养首先被白蚁等昆虫大量获取,枯木中最重要的部分被雨水冲刷到地表的土壤里,这些到达地表的营养则会被地表浅根的草本植物获取,而不能到达大树的深根。树木空心后渗入土壤中的营养实际上是被大树的竞争者草本植物获取了。此外,若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性策略,理论上空心木应该吸引很多分解者和啃噬者,而现实是啃噬倒木的动物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高于空心木。所以,营养循环利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⑥英国科学家最近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树是空心的》,认为植物空心可能是选择性地牺牲一部分化学防御来节省能量,并非如扎森所言的促进能量循环。

⑦植物通常依靠化学物质来防御微生物或动物。对于长新叶新枝条、掉落老叶老枝的树木来说,像保护嫩叶嫩枝一样保护树心可能并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树干外周的树皮通常是活的,用来运输水分、矿物质,树木要维持外周树皮通常每年要耗费5%—13%光合获取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很多树木的心实已死去,它既不储存能量也不传输物质。所以,树心一旦形成,化学防御物质没法更新,因此抵抗能力降低了。缺乏化学物质更新的树心自然容易受到真菌和动物的侵蚀,造成树木空心。

⑧从树木物理稳定性考量,高大树木的水平侧枝通常比直立的枝干更能忍受高强度的拉升力。因此,水平侧枝通常生长更加强壮,物理性强,更耐真菌和动物腐蚀一些。硕大的侧枝同时会将拉力施加在空心树木的外周,对树皮形成选择,树木空心的现象或许还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的现象。

⑨不过,树木为何会出现空心现象,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最好的解释。有人可能还会问,为何有的植物(如伞树或竹子)的茎干生来便是空心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得等待新的科研结果。

(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中关于树木空心之谜的两个理论,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 4 )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划线的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
( 5 )人类对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的研究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新学期一段时间了,那些曾经的人、事、景、物,或远离,或走近了你。请以“你和我很近”或“你和我很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通过具体事件写出独特感受,要求真情实感。②写作前请认真构思,尽量不要涂改。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珴的浑身充满着女人味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