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门市沙堆镇独联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 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 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2、下列作品有关内容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书有感》——《朱熹集》——朱熹——北宋
B: 《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
C: 《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近代
D: 《满井游记》——《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
3、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木柿 斯陋室
B: 微颔之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 大兄何事之晚乎 其发矢十中八九
D: 何陋有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等。
B: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现实。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是一个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
5、结合句意解释画线词语不正确的是( )
A: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 , 胸中有丘壑。阅历:由经历而得来的知识,即经验。
C: 随着世代的推移,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得天独厚:独自具有天然的优厚条件。
D: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巧妙绝伦:非常巧妙,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此,在竹笛的制作过程中安装了插口,可对笛管的长度进行微调,用以抵消掉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调整音准。

②想要吹出一首悦耳动听的笛音,还与笛子演奏者的吹奏技巧、指头上的功夫有关,只有好的乐器配上演奏者好的演奏能力,才能演奏出真正美妙的音乐。

③笛子的材料影响着其音色,金属材料结构稳定,而竹子较易发生形变。

④竹笛容易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笛子管壁会膨涨,使得其内径变小,导致笛子的音准偏高。

⑤相反的,冬季天气寒冷,笛子管壁会收缩,使得其内径变大,导致笛子的音准偏低。

⑥材料的密度、弹性膜量、厚度等决定了在笛管里形成驻波的质量,所以上等的竹笛在用材上要经过精挑细选,笛身不能有任何的开裂、虫眼等缺陷,尤其表面要有非常好的光洁度。

A: ④⑤③⑥①②
B: ④⑤①②③⑥
C: ③⑥②①④⑤
D: ③⑥④⑤①②
7、

下面文字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然(cù) 怒(wēn) 勃(péng) 白雪皑(ái)
B: 玛(nǎo) 祷(qí) 骗 (mēng) 踉跄跄(liàng)
C: 字(tiè) 抽(yē) 惩(chéng) 故弄虚(xuán)
D: 焦(zhuó) 强(jué) 造(zhǐ) 然入梦(hān)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像一部厚重的书,上下七千年,人文精神________;她像一艘远航的船,纵横九万里,东方神韵牵手世界。她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一种________的文化底蕴,一种________的生活环境,一种________的市民心态。

A: 丰富瑰丽 悠闲舒适 开放包容 一脉相承
B: 一脉相承 丰富瑰丽 悠闲舒适 开放包容
C: 悠闲舒适 一脉相承 开放包容 丰富瑰丽
D: 开放包容 丰富瑰丽 一脉相承 悠闲舒适
9、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 )
A: 丝
B: 竹
C: 金
D: 木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浙江农博会期间,空中番薯、纳米膜栽培等高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瞭乱,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B: “阿尔法围棋”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击败顶尖高手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又一次飞跃。
C: G20落地杭州将促进杭州城市的发展,对杭州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杭州正在竭力以涣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峰会的到来。
D: 为了保障假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交警部门强化路面交通管理,全体民警克尽职守、无私奉献,诠释着交通警察的为民与忠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3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 深入不(毛发)
D: 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怠慢,疏忽)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 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
C: 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若无兴德言 朝廷臣莫不畏王
( 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 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 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袁隆平的“寻梦园”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千克,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千克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 1 )用第1段中的有关语句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

( 2 )第2段中的一系列数据说明了什么?

( 3 )从4~7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袁隆平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 4 )本文以袁隆平的梦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麋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金先生教逻辑。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门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④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⑤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⑥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⑦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系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⑧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 1 )作者开篇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你觉得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事件或细节中(至少写出三条)?
( 2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除“有趣”,金岳霖先生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 3 )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把右手进后脖领,出了一个跳蚤,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 4 )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四、写作(分值:60分)
很多时候,自然、人生都少不了碰撞。就像浪与礁的碰撞,激扬声势;刀与石的碰撞,磨砺锋刃;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铸就人生。碰撞往往生出火花,变得成熟,结出情谊……

请以“碰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②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字数不少于600。

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单手护膝,一个人在角落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